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1.1区位分析义合.仙湖居项目规划用地北邻沿河绿化带,南与现有工业用地相邻;该地块总用地面积为97825.962㎡,规划净面积为76500.644㎡,为二类居住用地。1.2现状分析该地块现状为部分农宅,其余均为空地;规划用地东侧为东马路,其道路宽度为40m。1.3规划设计条件1.3.1规划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5.《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6.《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7.《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0.建设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1.3.2规划设计1.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29352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157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77800平方米。2.建筑层数:住宅为33层等,公建为2-3层。3.建筑退距:符合该城市规划的要求。4.日照间距:住宅满足大寒日8:00--16:00有效叠加日照时间≥2小时,托幼满足冬至日9:00--15:00有效叠加日照时间≥3小时。第二章总体规划2.1规划设计原则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住宅——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两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2.1.1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以人为本,创造有序而和谐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住户对房前屋后“绿”的感受和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同时注重休闲活动空间的开放性和半私密性的不同特点。营造一年常绿,四季有花的宜人居住环境。人心向“绿”已经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应通过绿化种植和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的喧嚣,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理感觉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2.1.2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充分考虑人车分流,消除人车混行的不安全因素。小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标志性建筑以及组团、院落、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居住环境的安全性。2.1.3留有改造余地增强小区的可持续性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动态体系进行规划。注意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改性的技术处理方法,在建设中留有发展余地,在道路、停车位等方面作前瞻性的策略布置,使规划具有弹性,做到宏观可控,微观可调。2.1.4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期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规划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区和功能布局。同时面向住宅消费市场,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时代特色与地方特色、近期与远期的有机结合。2.1.5文化特色原则传统的文化特色景观容易让人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意念上的归属感。方案设计反映了咸阳古城特色并与周围环境相和谐。2.2规划设计理念2.2.1从空间结构、绿化、水体、小品以至建筑的形式、色彩等居住环境要素出发,塑造独具个性的建筑;从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过度、层次塑造上营造“家”的气氛,从而使人产生归属感。2.2.2充分考虑用地周围道路的影响。在整体空间布局上,交通流线设计与结构体系、景观绿化等进行全面协调,合理搭配,形成结构清晰、空间序列层次分明、富有特色的环境。设计流畅而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2.2.3在研究居民的居住实态和居住意愿的基础上,全面考虑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以二十一世纪的居住形态为设计目标,既满足环境和居住的最佳要求,又充分满足开发强度的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从而创造功能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安全的宜居环境。2.3规划设计要点2.3.1规划构思总体布局全面贯彻“高容积、低密度、大空间”的思路,充分利用地形,结合城市设计的要求,争取住宅有良好的朝向与景观。小区高层住宅以塔式、短板式为主,体现优美的城市滨水建筑天际线;为了使小区住户滨水景观获得面最大以及沿河城市开阔空间不至于太压抑,小区住宅总体上南高北低,南板北点,景观相互渗透;同时规划整体而富有变化,保证开发的灵活性,通过住宅区内的景观轴线和建筑层次创造出丰富的立体景框。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利用道路和景观区分内外不同的层次关系,既保证了单栋住宅幽静舒适的居住氛围,又在一定范围内增进了居住区居民的交往。整个小区的规划设计汲取了中国传统院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以21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技术为基点的“以人为本”、“人性化”、“文脉延续”的人居环境理念,建筑单体造型力求采用现代、简洁的风格。2.3.2规划要点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构思,根据小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充分结合地形及现状条件,以社会化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配套齐全,生活方便,环境优雅,美观超前,品位高雅、可持续发展社区。·整体功能结构与布局构思——系统、有机、合融·住宅及空间形态构思——有序、自然、特色·道路交通系统构思——方便、快捷、景观·绿化景观系统构思——系统、层次、沟通2.3.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临街商业规划沿街布置商业用房和部分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既方便居民,又不对其生活产生干扰,同时也兼为周边地块提供服务以保证各公共服务设施的良好运营。从而形成居住、商业既融于一体又互不干扰、充满活力的商住建筑群。2.小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包括幼儿园、社区管理用房等,方便居住者的使用。2.3.4景观规划设计建筑与绿地系统紧密结合,即融入了田园般的诗情画意,又不失都市的风雅和时尚。景观带为小区的主要线索,成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形成大型林荫的大景观效应,加之方案引入的中式庭院生活理念,再现深藏中国人心中的最高生活境界。院落空间回避了户与户干扰,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创造出宜人小环境。身入其中,山形树景的勾衬掩映,同样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人行于其间随着视点的变化,处处见景。本方案从活动特征,节点空间,界面空间等方面体现景观系统的细部外观。庭院文化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核心。无论北京的四合院还是上海的石库门,历史的沉积,形成了内涵深邃的庭院文化。中国庭院文化是传统庭院文化的回归,积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案结合建筑、矮墙围合出中国式的宁静气质,中式庭院再现国人心目中最高的生活境界,满足了人们追求身心自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内心交流。庭院是赋予人的感情移入,是带有人的一定意境的庭院建筑空间。设计力求达到收致忘老、忘归、忘倦的效果。规划融合自然山水的意境及几何构图手法。引北面河流之水入小区,将建筑空间、道路空间、步行空间和水体空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多样性、连续性的空间体系,形成“流水、绿网、院落”三个核心要素理念。2.4总体规划2.4.1规划结构人类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为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种高标准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根据确立的规划设计立意的出发点,规划采用小区——住宅院落二级结构形式,从而形成“一纵一横曲环连;一心三点现三线”的规划格局。“一横一纵曲环连”:“一横”指小区中心庭院的通视景观廊,“曲环”指环绕连接小区的环状路网。用环状路网结构将整个小区联系起来,构成小区道路结构的轮廓,从而在保证基地交通顺畅的同时,加入景观元素,保证居住环境的安全和宁静,真正做到顺而不畅。“一心三点现三线”:“一心”指南北住宅围合成的大景观庭院;“三点”指小区两个主入口节点以及幼儿园节点。“三点”充分营造出院落空间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使公共设施的分布在区位上处于均衡,有利于居住者的方便使用。同时,“三点”在建筑造型上的优势也为人流视线引导创造了条件。“三线”中除了显而易见小区景观主轴外,其余两线分别为通过小区主入口且与景观主轴相交的两条景观通视轴;同时“三线”也构成整个小区规划结构的主体框架。同时也是整个小区规划结构的主体框架。“一横一纵曲环连,一心三点现三线”的规划结构突出了以人为本,重视自然的规划理念。它使小区建设在开发土地资源与利用自然景观开发生态资源二者的融合中找到了完美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途径,也赋予“义合.仙湖居”建设以充分的文化性、特色性和生态性特征,使其真正成为居民的“绿之源、水之渊、家之园、人之愿”。2.4.2道路系统规划整体性与景观性——结合地形特点与空间布局,在加强各组团相互贯连并便利内外交通的同时,创造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道路设计与住区内城市设计相结合,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步移景移的空间变化,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空间景观。整体道路交通系统以车行系统和步行系统为框架,同时,宅间道路和步行道路有机结合,使二者自成体系。规划注意协调机动车、自行车、人行三种交通方式的关系,小区通过周边式环状道路和步行轴有效地将汽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分离开。依据居民出行方向及外围城市道路状况设置小区出入口。小区道路分二级:小区级道路宽6米,宅间路宽4米,区内道路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能够杜绝穿越性交通。小区车行道路位于小区南侧干道,与人行道路互不干扰。步行则主要通过小区内部的步行道路以及宅间小路进入各住宅院落,居民沿“绿轴”可就近通达居住地,避免人车混行给居民带来的干扰,保证居民生活的宁静和舒适。在入口处规划设置残疾人坡道,实现小区无障碍设计。小区内道路及铺装根据不同功能选取不同的材质。如小区内主要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住宅院落内的车行道采用地砖;室外停车场采用植草砖,以丰富小区景观。2.4.3绿化景观系统规划1.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性与生态性——结合整体布局与组群规划,本规划以步行绿化主轴为设计重点,以带状绿化为主要布置形式,结合步行系统规划,有机联系各组群绿地,使各个组群绿化连为一体,增强户外空间连续性。将中心绿地、宅间绿地和沿街绿地相结合,使之成为统一绿化系统。绿化环境设计在强调组团空间个性化塑的同时,更为注意整体意境,将小区户外环境书写成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篇。2.绿地系统小区绿地采用核与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形成小区中心绿地——宅间绿地二级绿化系统,从而使绿地更均匀地接近居民。小区绿地规划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院落绿地、步行绿化空间。两者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小区绿地系统。院落绿地:重点为儿童及老年居民服务,内设儿童和老人活动及休憩设施。绿化以草坪为主,配以灌木、少量造型优美的乔木。步行绿化空间:适宜小区内所有居民及游客使用。它既是小区空气清新的“绿肺”、客厅,又是小区构图的中心。另外,小区内绿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面广量大的小区绿化,不应追求名贵的花木树种,树种选择应以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为原则,少量采用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可搭配低矮的灌木和花卉,把不同等级的绿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尽可能的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运用墙面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的手法,既起到隔音效果,又能减少外墙吸热,保护外墙墙面,美化城市环境。3.景观系统把小区建设提升到景观艺术的高度来进行综合规划,规划尊重城市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力图体现小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研究和处理。运用对景、借景手法将公共建筑、住宅、绿地、道路广场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借鉴我国传统造园手法,步移景异,通过不断变化的景观序列形成“田园”风貌。小区景观规划以中心绿地为核心,以十字相交的“绿轴”和“道路轴”为骨架,形成贯穿小区的视线通廊。在通廊方向安排绿地、雕塑及小品,保障从小区各出入口及活动场所对小区内主要景点有通透的视线联系,再由一系列
本文标题:住宅小区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6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