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指导意见1.结合资料,说出生态脆弱区的基本含义;2.结合实例,说明某生态脆弱区主要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分析该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探究综合治理该生态脆弱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3.归纳分析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微专题突破微专题一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微专题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微专题三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微专题四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微专题一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一、认识荒漠化 图说地理 记忆诀窍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人为因素)。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示意图 植被景观④荒漠荒漠草原⑤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mm以下 200mm以下 400mm以下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⑥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⑨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 失衡。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特别提醒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 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 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 生产力。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 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 水资源。(2)利用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能源问题。(5)控制 人口增长。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一、荒漠化的成因素能提升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我国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则加速荒漠化进程。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 方法技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 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具体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草原牧区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造成超载放牧干旱内陆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自然条件差异,土地选择农适宜性林牧用途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破坏植被获得能源←缺乏←能源问题→解决措施→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太阳能、风能5.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体系 利于防治荒漠化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完成下面两题。典题精练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解析通过读图可以发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中占比最高。故正确答案为A。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C)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天山地区水热资源缺乏,高海拔区不适合建设人工草场;由图示可以看出开矿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影响不大。故正确答案为C。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 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D)A.甲B.乙C.丙D.丁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土壤盐渍化应该分布在地势低洼、降水稀少的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及时令河信息可知,D项正确。4.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B)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由题干和图中海拔、湖泊、时令河等信息可知,该地降水不足,B项正确。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C)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河流主要为时令河,乙地位于丙地上游地区,故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会导致丙地区荒漠化。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下面两题。 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6.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B)A.坡度5°,坡向西北坡B.坡度15°,坡向南坡C.坡度40°,坡向西南坡D.坡度50°,坡向东南坡解析结合图示信息,根据石漠化分布概率与石漠化关系知,在坡度15°处,极强度石漠化分布概率最大;南坡极强度石漠化分布概率最大,据此判断石漠化最严重地区位于坡度15°,坡向南坡。7.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A.毁林开荒B.城市建设C.修筑公路D.旅游开发解析该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人地矛盾尤为突出,所以最可能是毁林开荒导致石漠化。微专题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图说地理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概况Ⅰ.范围:①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②长城以南、③秦岭以北。Ⅱ.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④河谷发育,地表⑤破碎(流水侵蚀)。(2)水土流失的危害Ⅰ.经济:耕地⑥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⑦降低。Ⅱ.社会: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使下游河床抬升,威胁人们的⑧生命财产安全。Ⅲ.生态: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⑨自然灾害的发生。2.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地理位置⑩过渡性、黄土质地 特殊性、降水季节分配 不均匀性和地质灾害 频繁性。(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 土地利用、破坏 植被和人口过快增长。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1.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素能提升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下面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开发建设不当。二、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主要措施功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开展土地复垦等贮水拦沙,改善生产条件生物措施主要包括植树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和提高复种指数等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充分利用光热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下面三题。典题精练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B)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研究的方法,以及地图的应用能力。以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为切入点,是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热点。水土流失与地形、降水量、植被、土壤关系密切,因此调查水土流失问题,要优先收集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B项正确。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D)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后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后求平均值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以流域产沙量为切入点,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理解流域产沙量的概念。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才能获得泥沙总量。D项正确。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正确理解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之间的关系是关键。一般来说,在坡度较小时,坡度越大,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大,由此判断A项正确。4.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3分) ()①改变地貌类型②影响降水量③破坏自然植被④松动地表土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3分)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4分)答案(1)D(2)A(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解析(1)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的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3)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列举即可,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各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
本文标题:(山东专用)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第二讲 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8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