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低龄儿童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策略
1低龄儿童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思考张淑嫦楼广赤[摘要]针对低年龄儿童的特点,在低年龄段儿童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的设计应该注意:低年龄儿童常常习惯于从图片、动画、视频等直接图形显示部分获取知识,设计和制作的图片和动画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偏,要有直观性;低年龄儿童思维容易简单化、绝对化,课件设计要注重内容的连贯性和思维的延伸性;低年龄儿童往往喜欢从“趣”、“动”来认知世界,课件内容的编排呈现要讲求趣味性和动感性;在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的当今社会,重视从小培养儿童的现代信息意识,课件结构应体现信息性;从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考虑,课件的设计要扣紧“意识加强创新性”的环节。[关键词]直观;延伸;趣味;信息;创新现代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的环境条件和进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室逐渐被现代式的多媒体教室所取代,课堂教学“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被现代式的多媒体教学所取代。教师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凭借计算机、电子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使用以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的“课件”进行教学,综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高效率接收教育信息的状态,从而使之产生多元效应,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室里教学,课件是知识呈现的主要传媒,可以说课件是现代多媒体方式教学传播这个链条中重要的基本部件,不但有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呈现形式手段,也有各种各样的适合使用场所和适合使用对象。对于适合低龄段儿童课堂教学应用的课件来说,其设计策略应该有其本身的规律。一、界面保持直观性著名的研究儿童认知成长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证实:由于儿童尚不能变换角度或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世交,因而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点,总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处于前运算阶段的2—7岁儿童,特点是由于符号功能与象征功能的出现,思维得以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表象思维与直观形象思维成为该阶段的主导;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7—12岁儿童,个人的思维具有了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以及整体性等特性,已有了运算性的心理操作,但这些心理操作仍需要具体对象作为依托。由此可见,直观思维是低龄儿童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课件是通过文字、数字、图片、动画、视频和声音的有机组合来呈现学习内容的。对于文字、数字等概念尚不是非常清楚熟练的低龄儿童来说,课件中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直接图形显示部分常常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针对低龄儿童教学用的课件,设计和制作的图片和动画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偏,要有直观性。对于那些低龄儿童平时可能碰不到,或者不能直接理解意思的图片动画等,原则上不应该采用,而应该多用具体的实物图片,如小鸟、小狗、花、玩具这些低龄儿童平时经常接触得到、且又是喜闻乐见的素材,那些如圆柱、2圆锥等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和诸如“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脱离低龄儿童生活实际较远的“经典”说法则宜尽量避免。例如设计“十以内的加法”知识点应用举例,可以这样设计:“天空中先有3只小鸟在飞,后来又飞来2只,现在天空中共有多少只小鸟在飞?”这样“天空”、“小鸟”都是孩子们平时看见过或了解的,能在开始就看懂题目。画面配合运用比较直观的动画:画面内的天空中,开始时飞出3只小鸟,后来又飞来2只小鸟,孩子就会非常有兴趣且容易明白。又如表现《飞夺泸定桥》时,先用视频再现一段红军当年夺取天险——泸定桥的情景,利用桥下湍急的水流、桥上熊熊燃烧着的烈火、红军在仅剩的几根铁链上与敌人顽强拼搏的画面揪紧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带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开始课文学习。二、知识注意延伸性低年龄段儿童正处在“如饥似渴”吸收知识的阶段,但由于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思维容易简单化、绝对化,因此设计低龄段儿童课堂教学应用课件时需要注意的另一个考虑是:针对低年龄段儿童思维容易局限的特点,课件设计注重内容的延伸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拓展学生的思维,课件学习内容的展示要尽量延伸。如在一个《5以内的减法》课件中这样处理:画面先出现3块蛋糕图片,然后让小学生填空“图中一共有()块蛋糕?”引导学生去观察,学生就会填3块;然后出现一只小老鼠,叼走了一块蛋糕,在要求学生解答“老鼠偷走了()块蛋糕”问题的同时,课件中用竖式表示写出“3-2=1”,再用横式表示“3-2=1”,引导学生去学习列减法算式。这以后,图中再出现一只小老鼠再叼走一块蛋糕的画面,要求学生再列减法算式,将问题引申到连续减法算式的列写;最后触类旁通,引导孩子去学习“2-1=?”、“3-3=?”、“4-2=?”等等问题。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的思维延伸,课件的设计应该让孩子们处于触类旁通学习知识的境界,引导孩子们的思维层层深入,不但学会必须掌握的知识,而且注意到相关的其他知识,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低龄段儿童虽然好奇心非常强,但往往自学意识不太强,因此课件设计要注意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在编写《蝙蝠和雷达》这课的结尾的脚本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现了雷达。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同时旁边再提供几个类似参考事例,激发学生的思考求知热情,让他们去看课外书、去网络找资料,或者有些孩子还会想到去仿造一些大自然中已经有的事物,引导他们在课外去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让学生增长知识和才能。三、编排讲求趣味性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低龄段的儿童对“趣”、“动”的东西特别的好奇,追求“趣”、“动”是他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设计低龄段3儿童课堂教学应用课件需要注意的又一个问题是:在课程内容的呈现,编排上讲求趣味性,尽量设计得让学生觉得比较有趣,尤其是那些让学生自己做的练习,最好将题目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低龄段的孩子对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不会有很大的兴趣,当要学习这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时,他们常常会打不起精神,为此须用赏心悦目的画面、奇妙的音响效果作为开头,或用动画编一个故事,用故事的形式来引出新课,这些方法都可以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有人设计《美丽的星空》教学课件的开头,先用动画的形式表现一群小朋友乘飞船在太空探险,通过重重闯关,引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进而解答一些简单的有关星空的问题,让学习者了解各个星系、星座和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等知识,引发学习者丰富的联想,这样的设计对儿童就有很好的吸引力。低年龄段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总想知道事情的答案,因此课件在呈现情景时,要求能创造出与文章相适应的情境氛围,呈现逼真的场景,从而引人入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悬念,迫不及待地要探求结果。如学习《运动和静止》,可以这样设计:首先课件中出现一段飞机和子弹各自飞行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吗?”。再运用动画描述某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一个“小虫”在身边蠕动,用手一抓,竟然是一粒子弹的故事!在学生的疑惑中,课件中配合一段讲解:“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用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运动与静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就可以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继续学习了。再如大部分小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数学,我们可以在结尾部分设计一个动画场景,比如“一个小朋友去文具店买文具,他买了一块橡皮,二支铅笔,一个篮球……,各种商品都是有标价的,服务员正在和小朋友结算花了多少钱,……”让孩子们根据场景,运用自己的想象来编写对应的数学题,这样就不会让学习者感到无思路可寻了。四、结构体现信息性在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的当今社会,注意培养学生现代信息意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具有结合运用文本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来帮助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应该从小练习,低龄段儿童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同样不能疏忽这个问题。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现代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应该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去阅读或查找学习资料,以培养他们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如设计《啄木鸟和大树》的课件,进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环节:学习开始阶段设计查找“啄木鸟”、“树木生长”等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对课文学习的预备;以后设计搜索“啄木鸟和大树”课文的教学、学习资料,以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后半段可以设计让学生去查找“环境保护”、“自然与人类”、“爱护鸟类”等内容,以利学生对课文境界的升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爱鸟”心灵。4教师收集很多的资料,整理好放在课件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观看,或者提供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课件结构也有利于学生现代信息意识的培养。现代教师职业角色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把学习资料收集后放在本地的局域网上,课件中设计链接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使用,以练习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现代学习行为习惯。五、意识加强创新性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最需要、最紧缺、最受欢迎的人才是创新型人才。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够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都需要从小抓起,低年龄段儿童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应该注意这个环节。良好的课堂教学课件,不能设计成只是简单的课文学习内容搬家,要有意识的设计成让孩子去“异想天开”,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如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课件,可以创设一老猴给四小猴分饼吃的故事情境:老猴的目标是在满足小猴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平均分配整个饼,所以猴1提出要吃一块饼时,老猴将饼平均分成四块,给猴1一块;而猴2提出说要吃二块饼时,老猴就将饼平均分成八块,给猴2二块;这时提出问题:“猴3说要吃三块饼,老猴该怎么办?”让孩子们自己去得出“老猴应将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猴3三块”的结论;到此再进一步再提出问题:小猴们得到的饼有什么共同点?让孩子们去思考、甚至去验证为什么每个小猴子分得的饼是一样多的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探索思维能力。再如设计解应用题类课件,经常的方式是给定具有完整的结构:“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这样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如果在设计这类问题的教学课件中,加入“改变条件会怎样?”、“有没有其他答案?”、“你有其他解法吗?”等等互动环节,孩子们就会展开自己的想象,寻找各种各样的答案和尝试着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题,从而让孩子们的思维更加开阔。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低年龄段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合他们使用的课堂教学课件,设计时也不能脱离他们的认知心理特征,在不断探索中不断提高低年龄段儿童课堂教学课件的质量。[参考文献]:[1]刘育涛,安素平.试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1).[2]黄秋生.谈谈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2,(7).[3]刘绍英,刘成锁.网络课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7).[4]张庆秀如何把握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中的技术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1,(3)[5]周中云.基于个别化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3,(1).[6]车宏生等.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育技术[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5TheStrategyofDesign
本文标题:低龄儿童课堂教学课件的设计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