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Ⅰ第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空坐标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曲折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历程;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重大进展;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及取得的辉煌成就。线索1新中国成立初期: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在两极格局对峙下,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知识主线线索2“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外交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实现关系正常化。线索3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得到恢复、完善;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祖国统一大业取得巨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课程内容内容索引主干梳理基础夯实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预测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基础夯实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开国大典(1)筹备: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文件具有的作用。(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3)意义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的新时代,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临时宪法多党合作新民主主义当家做主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颁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上通过。(2)内容:确立了我国的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总路线写入宪法中。(3)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4)性质:是中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确立: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2)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过渡时期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的方针。(2)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作了更明确的规定。(2)情况实施:成立了、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省级自治区。(3)历史意义: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做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互相监督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1.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利用。(2)表现①法律制度:公民的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②社会秩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③民主制度: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制度也不能实行。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基本权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制建设方针对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就形成了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2)成就①法制建设违法必究宪法②民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______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民主选举域自治1.理论(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3)内涵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概况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意义①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2.实践1997从内战状态到和平状态1979年,大陆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从长期隔绝到互相交往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从民间交往到半民半官交往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两岸“三通”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九二共识【易错辨析】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概念理解重点深化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概念解读1.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由列宁最早提出,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2.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称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其组织形式。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区别项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背景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2.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2)特点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针对练1(2018·湖北八市3月统考)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南分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解析1953年12月新中国开始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B、D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反映,故排除。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和人民民主思想的实践,能够代表多数人的利益,是由我们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有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素养感悟考点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国家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只是为了便于管理,才把领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域,并据以建立起地方政权,即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并不是地方固有,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单一制国家。概念解读2.治权治权是指主权之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直接权力,是用来直接应对国家内部各种社会问题的权力,它是由主权构建出来的。因此,治权也具有两个特征,即附属性与直接性。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英国主张“以主权换治权”实际上以交还主权为幌子,实质上仍然保持英国对香港的占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解析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针对练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史料考法定向突破材料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获取材料信息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中英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谈问题: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不可谈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收回香港的时间不可以谈判;中国收回香港领土的内容不可以谈判。材料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发现问题: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该比例反映出当时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思考:1953年选举法为什么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城乡的比例为4∶1?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材料中发现问题突出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材
本文标题:(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第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0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