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Ⅱ第八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探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活动主题4(1)阅读有关我国古代农耕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和发展原因。(2)综合分析不同时期的材料,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社会环境、科技进步、经济政策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唯物观点。活动目标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类型社会情境材料活动内容问题1根据材料一,试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物质生产为何能出现很大改观?提示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赋税制度的变革;各诸侯国坚持改革。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最主要地表现在使传统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过程中”。——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类型学术情境材料问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清朝晚期时代背景,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经济向“工业化”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洋务运动的刺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材料三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即:类型学术情境材料提示观点: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史证: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等,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说明:如能以其他因素加以论述,或者从社会生产力受阻、政策失误、旧制度的约束等角度来论述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不利影响,且言之成理亦可。)问题3试据此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材料四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利弊得失的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之后,大家认为必须从发展原材料、能源、机械制造等重工业入手。得出这样的结论,其理甚明。设想多发展轻工业,按一般常识讲,一定是投资省、见效快,又能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装备从哪里来?没有钢铁等基础工业,机械制造的原料从哪里来?没有能源和交通运输,整个经济又怎么运转?仰赖进口么?办不到。一是我们没有钱,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实行禁运和封锁。全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援也不现实。特别是当时美帝国主义实际上还同我们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我们亟需建立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这些因素是客观现实,不是我们的主观意志可以改变的。——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类型社会情境材料问题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其原因。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巩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材料五通过对于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的相关调查研究,得出以下表格。类型生活情境材料基本内容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家庭人数614.000户主年龄/岁812553.000劳动力人数602.7801常年在家务农人数300.9929半务农人数200.4043在外打工人数501.3830其他300.2000每户承包耕地/hm266.6700.9801自己耕种/hm20.3300.1814承包他人耕地/hm22.200.0871给别人种/hm21.3300.0845家庭年收入/元500000400086319.2424耕地收入/元25000015586.3158打工收入/元248000070732.9266问题5上表为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一览表,其主要涉及哪四个方面?据此探讨当今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示方面:农户家庭情况、农户家庭务农人员情况、农户家庭承包地情况和农户年收入情况。问题:农户偏老龄化;务农人数偏少;耕地资源利用率低;耕地收入薄弱。1.了解制约经济增长的一般因素(1)资源约束。包括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资本数额等方面。(2)技术约束。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生产效率。(3)体制约束。体制规定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劳动组织、物质和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等内容,规定了人们经济行为的边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调整利率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指导总结2.影响不同时期中国经济的特定因素(1)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②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③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⑤新制度的确立。如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⑥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的加强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发展。⑦对外交往的加强。如明朝引进大量农作物,有利于经济发展。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起作用,要根据实际而定。(2)影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①不利因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②有利因素: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面对时代潮流的冲击,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高涨,使实业救国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3)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增长的诸多因素①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②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
本文标题:(鲁京津琼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06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