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览课标·明重点知要求·培素养(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能从哲学上“整个世界”把握世界的物质性科学精神理解物质与运动、物质与静止的关系,并区分几种错误倾向人的意识客观实在物质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固有的根本属性承担者无条件永恒有条件暂时人的意志创造固有的规律客观规律利用1.图示说明人类社会的变化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物质性。2.判一判:(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是一回事。()剖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3)静止是事物的质变状态。()剖析:静止是运动的量变状态,此时构成事物的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改变。(4)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剖析:认识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非一定能认识规律;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3.连一连:考点1物质和运动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图示自然界的物质性方法技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图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方法技巧(3)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温馨提示: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五种表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图示法归纳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方法技巧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温馨提示:图示区分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客观存在3.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温馨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图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方法技巧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两种情形: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点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马哲的运动观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图示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方法技巧1.搜集各类最新科研成果,验证世界统一于物质。(科学精神)2.以“坚持无神论”为议题,探究其哲学依据。(科学精神)3.以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素材,讨论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等级]科学精神水平1、2能够懂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和理解解决、政治、文化和生态等现象,解释当前的发展理念;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评价和理性分析[经典例题剖析](科学精神)(2015·江苏单科,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维流程试题拾遗1.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③错误;材料未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④不当选。2.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紧扣素养押题]1.(科学精神)在201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以世界经济的大海作喻:“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B.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C.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解析“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体现的哲理是世界是物质,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A排除;“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体现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符合题意,B正确;“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排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D。故本题选B。答案B2.(科学精神)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①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②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刻意干预③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④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的知识。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①③正确。对自然的保护也是人类对自然的刻意干预,②表述不科学;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答案选C。答案C3.(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水稻新种质,株高可达2.2米,具有高产、抗倒状、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水稻长得比人高的事实()①强调人类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物质②没有摆脱水稻自身固有的内在属性③是无法否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的④证明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错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不能被创造、消灭、改变;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水稻长得再高也具有水稻这一类事物共有的属性,故②符合题意;研究出的比人高的水稻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尊重了自然的物质性,故③不符合题意;④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本题答案为C。答案C4.(科学精神)2017我国GDP目标增速为6.5%左右,低于2016年6.7%的目标增速。事实上我国在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后,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表明()①万事万物的变化是永恒的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③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只是暂时的④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在经过长时间高速发展后,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表明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①④当选,答案为B;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不等于说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②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③与题意不符。答案B考点2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温馨提示:规律是联系,但必须同时满足四个限定语要求;规律属于物质范畴,定律、规则等属于意识范畴。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内容方法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突出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表格法整合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方法技巧正确认识错误倾向世界观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夸大规律客观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机械唯物主义1.搜集有关资料,寻找并讨论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科学精神)2.联系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趋势的各项政策,探究其哲学依据。(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等级]科学精神水平3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信息[经典例题剖析](政治认同、科学精神)(2015·北京卷,24)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维流程谷雨节气,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能够认识、利用自然规律,人们把这种认识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试题拾遗1.人们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人的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③错误;在实践中人们并没有获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错误。2.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但联系未必就是规律。[紧扣素养押题]1.(科学精神)2017年10月3日,习近平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说: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这是因为教育规律()①存在于世界各个领域之中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②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③是对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的正确反映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教育规律就会遭到惩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题目中,习近平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说: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这是因为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教育规律就会遭到惩罚,故②④入选。①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③错误,其表述不是题目的原因。选C。答案C2.(科学精神)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然而,此次成都和汶川的人们都安装了“地震预警”的APP手机版,并及时收到了ICL借助互联网渠道传达的预测讯息,有效地做出反应降低了伤亡。这告诉我们()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不能违背规律,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④“地震预警”程序可以改变地震的发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在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中,由于人们都安装了“地震预警”的APP手机版,并及时收到了ICL借助互联
本文标题:(鲁京津)2020版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0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