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课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一辩证否定考点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总纲目录考点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单元总结提升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①辩证的否定及其实质;②创新的社会作用;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考点一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①自身的否定,即②自己否定自己,③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④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⑤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⑥“扬弃”。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判断:辩证的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破坏。提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该观点认为否定是借助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辩证否定观的要求坚持⑦辩证的否定观,树立⑧创新意识。具有⑨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判断: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提示:✕要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人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观条件,同时又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欧美一些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经历了一个“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与此同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抓住机遇,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但近几年来,中国沿海地区制造业“离歌”纷纷响起。据统计,近年来有数十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关闭在中国开办的工厂。欧美国家纷纷运用新的信息技术、互联网优势整合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保在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上的高端位置和全球控制者的地位。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提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坚持创新,欧美国家对传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事物在曲折中前进,欧美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点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时,并不是把旧事物全盘抛弃,一笔勾销。新事物是在批判地继承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因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现实意义在对待文化遗产上,辩证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在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辩证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1.辩证否定观特别提醒(1)哲学上讲的“肯定”与“否定”与日常生活中的肯定和否定不同。哲学上讲的“肯定”与“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与灭亡。事物的存在是由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由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决定的。(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部力量的否定。(3)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而不是“抛弃”,这也决定了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4)事物的发展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否定就结束了,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2.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比较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的动力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寻找,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否定与联系和发展的关系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把否定看成发展和联系的中断知识拓展辩证的否定与事物的性质的关系(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其他事物转化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3.辩证否定与质变的区别(1)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与量变相对应的范畴。(2)辩证否定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根本途径,以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也就是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否定的环节,即事物质变的途径。(3)辩证否定表明新事物与旧事物既是对立的有质的不同,又是有联系的,是一种“扬弃”的关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典例1(2019苏州一模)下面漫画《打破》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C)①从外打破是对鸡蛋辩证的否定②从内打破是鸡蛋的自我否定和发展③打破鸡蛋是新事物产生的根本途径④生命的诞生需要不失时机实现质的飞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漫画《打破》表明从内打破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我否定和发展,也表明生命的诞生需要不失时机实现质的飞跃,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从外打破是依靠外力从外部进行否定,不是辩证否定,①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而不能说打破鸡蛋是新事物产生的根本途径,③表述错误。典例2(2016江苏单科)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A)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题干指的是工艺品的制作,这与社会制度的变革无关,故③与题意不符。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④观点错误。手工艺大师们将国际流行的普遍做法与传统工艺品的制作结合起来,以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新活力,这些做法体现了辩证否定观,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A。教师备用(2018扬州模拟)2017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打造出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引发了一轮中国诗词热。热闹和喧嚣总会散去,过一阵子,诗词可能还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所以,在后《中国诗词大会》时代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请运用一个最恰当的哲学道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答案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发展创新,注入时代精神,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考点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①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②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③劳动对象,进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④实践基础上的⑤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⑥先导。通过⑦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⑧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判断: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提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⑨变革。实践基础上的⑩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 实践创新,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4.创新的社会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 源泉。思考:创新是新时代的关键词。大众汽车公司曾一度积压了100多万辆汽车,尽管产品价格降至成本以下,仍然销不出去。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该公司决定把每辆车的售价10000美元分成10000张面额为1美元的奖券,中奖者可得一辆汽车。该公司到处张贴“买张试试吧,祝君走运”之类的促销广告。这一促销方式,有力地抓住了人们“兴许自己一张奖券还真能买上一辆汽车,即便是运气不佳,损失一美元也无所谓”的消费心理,100多万辆汽车的奖券在3个月内便被抢购一空。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创新是新时代的关键词”的理解。提示:(1)创新是新时代的关键词,是因为创新是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根本要求。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能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因此,创新对既有理论的否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要求人们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吸取原有理论中合理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抛弃或绝对否定。(3)创新不仅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也是对实践的突破。它要求人们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1.创新的社会作用作用表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角度)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②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③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④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社会角度)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②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角度)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高了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水平。②创新实现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民族、国家、政党角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的启示(青年学生角度)青年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名师点睛(1)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四者之间的关系: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它们相互促进,密不可分。(2)不能说“创新就是否定一切”。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3)认为“创新就是敢想敢干,敢想敢干就是创新”的观点是错误的。树立创新精神需要敢想敢干,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总之,不顾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只知道蛮干,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4)创新并不一定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因为创新只是推动事物发展诸多条件中的一个主观条件。(5)新事物的出现并不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6)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并不是人们思维的产物,创新归根结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识拓展关于创新的多角度理解(1)创新就是对传统的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九课时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6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