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课时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点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总纲目录考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意识的能动作用;⑤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点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意识不仅是①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②社会发展的产物。判断:动物心理也能发展为人的意识。提示:✕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③人脑的机能。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④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是在⑤第一信号系统(人和动物共有)和⑥第二信号系统(人所特有)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判断: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提示:✕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也有大脑,但动物没有意识,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3.意识的内容意识是⑦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⑧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⑨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⑩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 改造的结果。判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提示:✕只有人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能体现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 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 本原的,意识是 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判断: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如神话、传说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提示:✕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考:传统民族节日是彰显一个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由于教育的缺失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商家的炒作宣传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内容的仪式被异化,节日活动中的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突出,物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文化氛围越来越淡薄,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考验。如何传承传统节日,提升现代文明,如何让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防止传统民族节日被异化,引起了多方的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和民俗学家纷纷提出了“移风易俗,保护传统民族节日”的口号。运用“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和民俗学家提出“移风易俗,保护传统民族节日”口号的原因。提示: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我国的部分传统民族节日缺乏乐趣且社会中存在传统民族节日被异化的现象,因此地方政府和民俗学家提出要“移风易俗,保护传统民族节日”的口号。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提出“移风易俗,保护传统民族节日”的口号是为了防止传统民族节日被异化,有助于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文化底蕴。③意识活动能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移风易俗,保护传统民族节日”的口号有助于促进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全面理解意识的范畴(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只有客观事物通过实践作用于人脑,才能在人脑中形成意识。(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只有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3)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方法、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4)从意识的性质上看:有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于客观存在,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5)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6)从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①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②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异性;③意识的创造性。特别提醒(1)分清起源、根源、来源和决定。①意识的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的根源:客观存在。③意识的来源:人类的社会实践。④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劳动。(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能认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因为有的动物有大脑。(3)“电脑思维”不是人脑意识。①“电脑思维”是对人脑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人类意识过程是一个自觉的,渗透情感、意志、灵感、直觉、顿悟的过程。②“电脑思维”的物质基础是机械的物理设施,人类意识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人脑。③“电脑思维”没有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只能接受指令;人类意识是自觉进行的,有独特的创造性。④“电脑思维”的过程是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类意识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4)只要是意识,无论正误,也无论是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5)要分清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物质的反应是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意识的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人的心理的最高层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知识拓展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内容的客观性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的主观性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名师点睛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典例1(2018江苏单科)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 (B)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材料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识与反映,可见意识的本质,故B正确。材料只表明对传统手工艺的认识,没有涉及运动与静止,排除A、C。材料只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映,没有涉及意识的目的性,排除D。典例2(2019南京模拟)“虚实相生”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齐白石的《虾》(下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水的存在。下列蕴含“虚实相生”手法的有 ()①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②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③古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④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虚实相生”手法揭示了意识的本质。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②③揭示了意识的本质,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要求,排除。教师备用(2014江苏单科)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C)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解析苏州园林的设计源自江南风景,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正确。置身于苏州园林中引发了人们的江南情思,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D与题意不符。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B错误。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①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②反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③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判断:人们在建筑过程中,总是先有设计图纸,然后按图纸施工建造。这说明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提示:✕我们不能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看成了决定作用。设计图纸不是先于物质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客观物质世界,正确的图纸是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的具体情况设计的。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④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⑤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活动的⑥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⑦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⑧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⑨调节和⑩控制作用。意识活动 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 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知识拓展深刻认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表现:①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有意识的、积极的、有选择的能动的反映;②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进行的;③人对外部事物的反映不仅是凭借感觉器官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而且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进而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因而是能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深度看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跨度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从进程看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加从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从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看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特别提醒(1)意识不可以直接作用于物质。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的反作用。由此可见,意识并不是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2)认为“意识是一面镜子”的观点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强调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又否认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特点,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于镜子对事物的直观反映,实际上是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名师点睛(1)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一个方面。(2)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因为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意识的东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 把握思维的奥妙课件(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6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