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五单元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主要讲述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有两条基本线索:1.三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2.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科技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等,是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教线索归纳育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制定《义务教育法》,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第32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2.毛泽东思想:①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②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考纲要求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呈现考点二毛泽东思想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①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自主学习基本内容内涵含义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前提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主张③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和发展2.基本内容3.历史作用(1)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2)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3)是④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二、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⑤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内容新发展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⑦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关注工农生活2.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3.历史作用(1)与中国共产党的⑧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2)是⑨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图解历史(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特别提醒(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有真正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因此,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问题是中华民族的独立问题。三民主义仅将矛头指向清朝统治者,并未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因此其没有真正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2)“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并非倾向社会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不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二者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思维启迪(1)《孙中山选集》载:“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这段话反映出孙中山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提示:反帝,谋求民族真正自由与独立。(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何关系?提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这一理论体系得以确定的重要依据和体现。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而三大政策则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与手段,两者紧密联系。主题基于“国共合作政治基础”的理论探索——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史料呈现史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合作探究——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史料二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史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国民党一大宣言》读史指导史料一孙中山阐述了革命的三大目标和要进行的三大革命史料二主要从革命党人的妥协、北洋军阀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不成熟、袁世凯与帝国主义的勾结等方面说明了资产阶级一系列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也从侧面指出了新三民主义出现的必要性史料三史料主要反映了新三民主义“新”的发展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孙中山所说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的?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答案目的: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至完美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根据史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缺乏正确的认识。(3)史料三反映出的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答案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普遍的民权,节制资本。原因: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正确认识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核心突破2.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与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018江苏南通二模)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考点集训B解析北伐战争开始时孙中山已去世,A项错误;材料中“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表明孙中山已经认识到反封建、反帝和反军阀是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正确;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项错误;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D项错误。考点二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自主学习二、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取得⑩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图解历史毛泽东思想 特别提醒(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不等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包围城市是我国特殊的民主革命道路,而“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具体实践方式,二者是紧密联系的。(2)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错误①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②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毛泽东晚年错误是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因此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否定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思维启迪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写道:“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据此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提示: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灯塔——毛泽东思想的内容、精髓史料呈现史料一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完成革命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合作探究史料二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读史指导史料一毛泽东认为当时中国需要开展一场国民大革命,指出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农民群众导致最终失败,强调农民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性。“农村变动”指发动群众力量史料二表明毛泽东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它”指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民主主义的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思想?有何意义?答案思想: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意义:解决了无产阶级如何对待农民这一最主要同盟军的重大原则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工农联盟的伟大理论。(2)据史料二,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开创性贡献。毛泽东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答案贡献: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实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两次转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腾飞。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转变”的含义,从中你又能获得什么认识?答案含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认识: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特点及深远影响1.主要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核心突破2.深远影响(1)从理论上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7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