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2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考纲清单内容索引主干梳理基础夯实概念理解重点深化史料考法定向突破高考感悟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基础夯实一、古代中国的商业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时期概况春秋战国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和飞钱出现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和_____官府柜坊交子大都徽商晋商【特别提示】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2.“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②宋朝: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更加普遍。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2)城市的发展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等。②表现: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坊草市直接监管扬州【归纳总结】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历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是农业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2)在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不断发展,宋元时期空前繁荣,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3)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行政限制逐渐减少。城市的政治职能不断减弱,经济功能不断增强。二、主要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1)首倡:战国时期,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2)目的:维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含义:政府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和商业发展的政策。(4)影响①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②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商鞅手工业唯物史观——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重农抑商”政策可作如下分析:(1)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不致全面崩溃,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素养感悟(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首先,“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其次,“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对内以重税、关卡、官营、矿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对外以“海禁”等政策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2.“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的“海禁”①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危及统治。②表现:禁止人民赴海外经商,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③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倭寇限制(2)清朝的“闭关锁国”①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斗争。②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③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抗清私自出海资本主义萌芽【构图解史】“海禁”“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概念理解重点深化考点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概念解读1.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商帮商帮是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组织,盛行于明清。商帮往往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商帮的贸易活动领域遍及全国各地,其商品曾远销到世界各地并大受欢迎,对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有晋商、徽商和潮商等十大商帮。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影响(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①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②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③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④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⑤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⑥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⑦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针对练1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解析据材料“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故D项正确。√考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概念解读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代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2.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针对练2(2018·邳州一模)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史料考法定向突破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信息:获取材料信息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思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奢侈之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试答:从材料中发现问题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扬盐商的推动;扬州地区的地位及影响。材料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摘编自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运用材料论证问题要求:分析材料,论证“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时期”这一结论。论证:明代中后期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这些都预兆着古代中国开启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高考感悟押题演练命题时空坐标1.(2018·江苏高考,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真题感悟√2.(2015·江苏高考,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3.(2014·江苏高考,2)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4.(2018·课标全国Ⅰ,27)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解析B对: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对于图中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官员运用中国文化对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进行解读。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9讲 古代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7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