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课件
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阶段一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特征归纳]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日渐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3)经济上:1949—1956年:“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4)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武器。(5)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命题链接]视角1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认识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1)从政治上看,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为:巩固政权;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2)从经济上看,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完成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过渡,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3)从思想上看,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视角2从政治、思想角度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贸易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封锁、禁运时期(1949—1971年),坚冰突破时期(1972—1978年),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1992年),贸易快速增长时期(1993年至今)。(1)从政治外交上看,封锁、禁运时期,鉴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中美贸易处于完全割裂的状态;坚冰突破时期,尼克松访华,中美政治上的坚冰被打破,使中美贸易得以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中美贸易的航船正式起航;正常贸易发展时期: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中美经贸往来的法律基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促使两国贸易进入了正常贸易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美贸易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也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密切相关。(2)从思想上看,封锁、禁运时期,美国推行全球霸权的“冷战”思维,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对立;从1972年至今,虽然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仍然影响着两国贸易的发展,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美贸易虽有摩擦,但总体呈向前发展的趋势。[创新演练]1.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A.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C.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D.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解析“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指的是新政协的召开,“它真正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它”指的是《共同纲领》,故C项正确。答案C2.下表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60321975304156198037551059198538553840A.中美建交B.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C.中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D.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后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促进了两国贸易往来,故D项正确。答案D阶段二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征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如提倡“依法治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等。祖国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得以成功运用。港澳顺利回归,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不结盟;外交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经济上: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我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3)思想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命题链接]视角1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1)从政治上看,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了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对台湾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外交策略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2)从经济上看,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全方位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过程中。(3)从思想上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视角2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认识邓小平“南方谈话”(1)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局势,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强调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科学解决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政治路线问题。(2)从经济上看,“南方谈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科学回答了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成为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指导理论。(3)从思想上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创新演练]1.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A.标志着城市经济改革的开始B.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员的交流C.解放了个体劳动者活跃了市场D.建立了市场经济新格局解析允许个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就冲破了单一公有制的经济体制,必然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故C项正确。答案C2.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外资经济投资总额迅速增加,截止到1996年底,外商实际投资累计总额已达到1748.84亿元,总产值也达到了10972.8亿元。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深化B.全球化趋势加强C.新经济体制建立D.思想进一步解放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冲破了“计划”与“市场”的束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加速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史学新论(一)经济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的“闭关”与“开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其蕴含的相互开放、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思想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整合与分化、竞争与合作、开放与封闭及有序与无序等矛盾的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存在的客观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中国在不同时期的角色也大相径庭。(一)明清时期——“受益者”1.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闭关自守”(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不可能置身于世界经济潮流之外。在早期的东西方交往中,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早期世界市场客观上的“受益者”。(2)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3)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香料、染料等。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随之东来,开始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既破坏了中国主权,又给中国沿海居民带来深重灾难。(2)西方殖民者在新航路开辟后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一方面,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3)西方传教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到中国传教,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科技知识,但因文化冲突和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了“禁教”事件,进一步促使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4)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国因人口迅速发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二)近代中国——“被动者”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战火,中国开始了被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冲击着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中国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冲击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国民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中国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会员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且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萎缩,陷入绝境(三)现代中国——“参与者”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和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全面禁运的封锁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萎缩,基本上关上了对苏联、东欧开放的大门。2.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并付诸实施,是中国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与全球化的一个创新。“一带一路”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也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推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提升(五)现代中国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7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