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学案1社会发展的规律剖析生活实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课标要求内容索引达标检测新知导学素养提升新知导学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物质生产方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知识梳理精神决定决定试判断: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提示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社会存在,有时又会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的推动作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作用。试判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提示B。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落后于先于先进积极落后阻碍(3)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反对割裂二者关系,既反对片面夸大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否认社会存在决定作用的,又反对否认社会意识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重点突破类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对二者关系第一个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2.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进而对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作用。但是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这是因为旧的理论不可能在它存在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仍长久地存在下去,新的理论也只能在社会存在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时才可能产生。(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正是由于社会意识存在着这种继承性,社会意识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人们才能追溯历史发展的线索。(3)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表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典例1(2018·徐州市打靶卷)2018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30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这表明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③人们能突破条件限制取得成功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典例运用√典例2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宣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170多年后,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光能穿越历史,照亮现在和未来。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①先进的社会意识能穿越岁月长河推动社会的发展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社会历史发展总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方法指导:多角度分析决策变化的原因从唯物论看,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从认识论看,是实践对认识的动力作用;从辩证法看,是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看,是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地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_________的更替。生产活动社会形态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梳理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作用。生产关系变革适合阻碍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适合不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盾(根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区别社会基本矛盾(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联系①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都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②基本矛盾是主要矛盾的基础和源泉,主要矛盾是基本矛盾的体现③基本矛盾只能通过主要矛盾的解决而解决典例3(2016·江苏高考)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典例运用√典例4(2018·江苏高考)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的,发展的过程是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前进上升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梳理曲折基本矛盾(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试判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提示B。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阶级斗争直接动力(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的发展。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请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吗?提示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不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关系,而是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非对抗性生产力强大动力经济基础分清社会进步的内涵、原因和趋势重点突破内涵是指社会向前发展,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社会制度的革新,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和变革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典例5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阶段,人们对社会竞争加剧、财富差距拉大的不安和焦虑并不矫情,政府应该通过制度建设培育公众的心理归属感和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这些都呼唤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要加速向纵深推进。对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认识正确的有①是社会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②遵循了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③遵循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典例运用√典例6“简政放权”四个字,最终浓缩成一个“简”,一个“放”。“简”是简化,代表着科学的制度设计,程序设计;“放”是放下,表达的是手握权力的部门的改革决心和魄力。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简政放权是①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②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③对上层建筑的调整④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知识结构素养提升材料一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人类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方向,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2017年以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通过的决议中,先后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议题: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讨论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什么会产生国际共鸣?答案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与历史大势,符合社会发展规律。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促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符合各国共同的国家利益,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查阅资料:近年来,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做法有哪些?答案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提倡“共商、共建、共享”;创建亚投行;启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材料二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有着“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基因。(3)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4)合作探究:就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两条建议。答案①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传承“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坚持交流借鉴,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政治认同:认同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树立理论自信。(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3)公共参与:积极宣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素养感悟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史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早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的理论领域中去。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有①自然界的规律是变化的,社会发展规律是深藏的②以往哲学多认为社会历史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③以往哲学多忽视了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④以往哲学没能摆脱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7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