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词鉴赏课件
专题二古诗词鉴赏总纲目录提分攻略一准确定调,多点切入,突破思想情感题提分攻略二精准判断,细析效果,突破艺术技巧题提分攻略一准确定调,多点切入,突破思想情感题年份选材题目类型规律总结2019江苏卷《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情感概括①既考查情感,又考查情感的具体表现和情感产生的原因。②既关注对全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又关注对具体诗(词)句情感的分析。③既考查诗词的思想情感,又将思想情感和归纳内容要点结合考查。2018江苏卷《寄和州刘使君》(张籍)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原因分析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情感概括2017江苏卷《秋兴》(陆游)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原因分析2016江苏卷《八声甘州》(辛弃疾)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情感概括分析2015江苏卷《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10.(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原因分析10.(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情感概括1.对诗(词)句解读错误,导致情感理解不当。2.脱离诗词整体,孤立理解所考查的诗(词)句。3.知人论世时先入为主,无法准确理解诗词。4.遗漏提示性信息(标题、注释等),概括不全。5.空泛概括,没有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答案缺乏条理,交叉重复。 不同题材的诗词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如边塞诗词表达的情感一般包括: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权者的无能,表现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等。解题四步走:在翻译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歌↓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切分层次↓从显和隐两个方面把握情感↓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关注诗词中暗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和直抒胸臆的句子。 关注诗词中的标题、序言、注释以及作者生活的朝代等。 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诗词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 作者在诗词中运用典故,自然要表明自己或褒或贬、或伤或讽的态度,所以可以从中窥探出作者的感情基调。解题四步走:在翻译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歌↓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切分层次↓从显和隐两个方面把握情感↓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外在因素外在的环境主要有时令变化、社会治乱等。作者自身因素作者自身因素主要指身体状况、人生遭遇(或贬谪,或离合)和理想抱负等。注意三性丰富性、隐藏性、复杂性。一、(2019南通、泰州、扬州等七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注]苏轼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注]元素:杨元素,是苏轼的同乡和故友。1.请根据上阕,简要概括词人“愁”的原因。2.下阕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一、1.答案与友人别离;漂泊不定、离群索居;身体多病。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知人论世”。词的上阕,写词人的“愁”,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偶然相聚还离索”,客中送客,与友人别离,而生忧愁。②“人生到处萍飘泊”,写宦游行踪不定,四处漂泊,离群索居,而生忧愁。③“多病”,此时词人为身体多病而忧愁。2.答案①“尊前一笑”表现了词人面对离愁的豁达。②“天涯”“伤沦落”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漂泊之悲。③“同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④“故山”“负平生约”暗含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⑤“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之心。解析“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词人故作达观,劝友人“尊前”对饮,并用天涯沦落的共同遭遇来劝慰对方。当然,说“天涯”“沦落”这样失意、丧气的话,并非真如当年白居易那样遭遇贬谪后的不幸,而只是夸大其词地写仕途飘荡的身世之感,抒发了一种厌倦仕途的情绪。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怀念往往纠缠在一起,篇末三句转到表达归隐故乡的意愿上,是合乎心理逻辑的。从当年兄弟相约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犹”“长”二字便写出了一种长久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词人把“峨眉”作为故乡及其美景的代表,从反面运用了“化鹤归辽”的神话故事,以“西望峨眉,长羡归飞鹤”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词人归隐的夙愿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二、(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江行郑谷①漂泊病难任,逢人泪满襟。关东多事日,天末未归心。夜雨荆江涨,春云郢②树深。殷勤听渔唱,渐次入吴音。[注]①郑谷:晚唐诗人,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黄巢起义时,逃奔西蜀。②郢:周朝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请根据前两联,概括作者“泪满襟”的原因。二、答案①漂泊之苦。②疾病之痛。③战乱之重。④思乡之愁。解析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和注释进行分析。结合“漂泊”“病难任”“关东多事日”“天末未归心”分析可知,作者“泪满襟”的原因有漂泊、疾病、战乱、思乡等。三、(2018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远眺徐允贞万里孤峰匝地,一湾新月如钩。点点寒鸦争晚树,片片轻帆落远洲。黄昏犹倚楼。暮雨又归南浦,潮声惊满长楸。玉笛只悲征客梦,小艇才闻渔夫讴。风吹无限愁。词人所说“无限愁”具体包含了哪些愁绪?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三、答案词人身为“征客”,远离家乡,表达了词人思乡之愁;寒鸦归巢,轻帆泊岸,自己却依旧漂泊在外,黄昏时倚楼眺望,反衬了词人的羁旅之愁;“渔夫讴”的自由快乐,抒发了词人心中奔波在外,劳心于俗事的愁怨。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愁”为词眼,因此需要结合全词就该点进行仔细分析。上阕前两句表明词人离家万里,弯月的意象直接点明词人的思乡之愁;上阕后三句,通过写寒鸦傍晚时分归巢,帆船泊岸,而自己黄昏远眺,以此形成对照,使愁思更浓;下阕回到眼前之景,通过“玉笛只悲征客梦”直接抒发了词人漂泊在外的游子之思,同时以渔夫的自由快乐衬托自己在外奔波劳碌的无限愁思。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月下呈章秀才刘长卿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注]过。[注]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四、答案①草木凋零的无奈。②人生向老的忧伤。③被贬他乡的哀怨。④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愧疚。⑤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解析“百感”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诗。关于其内容应该结合全诗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联中写自古以来,逢秋悲寂寥;颔联借景抒情,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颈联中“向老”二字表现出人生流逝的悲苦,同时也表现了贬谪之苦;尾联紧扣愧对友人之感,颇为复杂。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闻定海城陷①姚燮蜃雨②濡军帻,狞飙拉将旗。饮泥怜久饿,摩壁誓同危。路绝晨嘶马,云昏夕堕鸱。衔恩持死力,力尽死何辞![注]①1841年9月底,英侵略军再次进犯浙江定海。驻定海的葛云飞等三总兵率兵浴血奋战。因连日阴雨,将士们奔波泥淖中;又因粮食筹措不及,将士们只得忍饥作战。虽然坚持浴血奋战近6天,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三总兵壮烈殉国。②蜃雨:这里指连日的阴雨。本诗写定海城城陷之悲,请概括诗中写了哪些悲。五、答案首联写这次战争恶劣的自然条件,景象悲凉;颔联写将士们的处境艰难,忍饥作战,令人悲伤;颈联写战争的惨烈,令人悲痛;尾联写将士们慷慨赴死的决心,令人悲叹。解析整首诗都是在写定海城城陷,笼罩在“悲”的氛围之中。概括时需逐联理解分析,从不同角度表现定海城城陷之悲。答案的每一点都要包括对象(角度)、情由两个方面。名师点睛显隐结合抓“情语”。显性“情语”,如“愁”“悲”“喜”“寂寞”“怨”“恨”等。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若诗词中出现一个“客”字,便很可能是在暗示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如上面第四题中,“悲”“愧”就是显性“情语”,“谪”“惟”“空”就是隐性“情语”。在阅读与答题时,如果能及时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情语”,那么就很容易能把握到诗歌的情感基调了,分析概括情感时也就不会有明显的偏差了。练后心得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月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六、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清静安闲、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解析对于诗人情感的考查,要结合具体景物,借助诗人对景物的描述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心无累”表现了诗人心无挂碍,抒发了其闲适之情;“谁知世有机”运用反问句,可以体现出诗人超脱世俗之意。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赵鼎①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注]①赵鼎(1085—1147),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欃(chán)枪:这里指金兵占据北部中国。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七、答案环境凄清;知音难觅;中原沦陷(有家难回);壮志难酬;老来漂泊。解析“愁”是全词的词眼,对于此字的理解应该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前几句集中写景,尽显萧瑟、凄清之感;接着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表示知音难觅;下阕回首中原,满目疮痍、故土沦陷;回想年少时光,有豪情壮志但到老也无从施展;最后感慨自身年老,四处漂泊。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晓发①贺知章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②。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注]①这首诗写于贺知章年轻时离别故乡永兴县,去京城赶考时。②舼:一种身长舱深的小船。请结合全诗,概括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八、答案①心向远方、求取功名的渴望之情。②前程未卜、世事难料的忧虑之情。③回望故乡、渐行渐远的留恋之情。④山高水远、长别亲友的不舍之情。解析标题和注释交代了当时的背景。诗人要离开故乡,自然会生出对故乡和亲人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因是去京城赶考,自然会有求取功名的渴望、迫切之情;前往赶考,但结果如何谁都不知道,这就会引发对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尾联“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诗人回头看了一眼故里坊宅,只见到了萧然山的外貌,而家乡似乎已经遥远得看不到了,潘水边的云门寺等更是全无踪影。此时亲友们已经回去了,怀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亲友的不舍之情。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望江南·幽州九日[注]汪元量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注]幽州,元大都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的初秋,随同南宋太皇太后被元兵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词人“思家”的原因有哪些?九、答案被敌人羁押;远离家乡;适逢重阳节。解析本词上阕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官舍”,本指衙门和官吏的住宅,这里指作者在大都的住所,上阕语句表达了作者一种悲痛的情怀。由注释可知,此词作于作者随同太皇太后被元兵遣送到大都的时候,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这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
本文标题:(江苏专版)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词鉴赏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