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静脉留置针制作者:石杉杉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是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如何更好更熟练的掌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为输血和输液提供方便•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便于抢救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适合于长期输液患者、老年人患者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早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血管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首选前臂静脉评估患者•患者的评估——病程、年龄、性别、活动情况、配合程度、健康教育•穿刺部位的评估——皮肤情况、静脉弹性、直径、长短、能见度解释用语•您好,您叫什么名字?•我是护士XX,您今天补液时间较长,为了减轻您的痛苦和不方便,我现在要给你扎一个留置针,它可以反复使用,一般可以使用3——4天,可以使您在输液过程中适当的活动,在使用过程中您只要注意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不要剧烈活动就可以了。•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应向其陪护解释清楚具体的使用目的及方式。操作•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以进针点为中心,皮肤常规消毒,直径为6~8cm,穿刺前检查好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松动留置针外套管,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示指持留置针柄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缓慢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及时沟通转移患者注意力。将输液器一端与肝素帽连接,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滴速,观察局部有无渗漏,输液是否通畅。留置针注明穿刺时间。留置时间•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3~5天。留置针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穿刺失败的原因•1穿刺时角度过大,穿透血管•2见回血后没有压低角度进针少许,使套管未达到血管•3见回血后进针太多而刺破血管壁•4穿刺前未松动套管,撤针芯时将套管带出封管•封管液的配制:100mlNS+0.16ml肝素钠注射液250mlNS+0.4ml肝素钠注射液封管:用5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盐水3-4ml,脉冲式封管,夹闭单手夹。常见并发症•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静脉炎•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现静脉炎患者应立即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回流缓解症状。同时在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20min/次,4次/天效果较好。•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总结•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以书面及口头的方式双重宣教,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要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长期静脉营养治疗、危重及随时抢救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和静脉硬化,同时患者可自由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谢谢!
本文标题:静脉留置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2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