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课时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空坐标】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考试内容】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七上P18—22/中考复习指南P123)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2)意义: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家天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特别提示】“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分两种,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发展: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5)灭亡:夏王桀统治残暴,引起民众反抗。商部落首领汤大败桀,夏亡。【快速记忆】禹建夏朝启继位,王位世袭由此起。商汤灭夏定都亳,武王伐纣建西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2)迁都: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3)灭亡: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西周的分封制(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3)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4)实质: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5)等级: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6)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史料解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解读]这句话的含义是将土地分封给亲戚功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国家,让这些国家作为藩篱拱卫周朝。这体现了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二青铜器与甲骨文【考试内容】了解青铜工艺的主要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七上P23—26/中考复习指南P123—124)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铜器。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发展: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3)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识图学史】司母戊鼎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甲骨文记事(1)概念: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3)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4)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识图学史】刻有文字的甲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三动荡的春秋时期【考试内容】了解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知道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特点。(七上P27—30/中考复习指南P124)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这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识图学史】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王室衰微(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诸侯争霸(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2)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误区警示】春秋五霸的霸主是先后出现的,战国七雄的七雄是同时并存的。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知识拓展】春秋战国时期成语: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三家分晋、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考试内容】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商鞅变法,认识改革的主要作用;了解都江堰的水利成就。(七上P31—35/中考复习指南P124)1.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一般是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2)发展变化: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4)战国中期以后,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经过: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史料解读】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要总是遵循同一个指导思想,要使国家繁荣就不能墨守成规。这表明了商鞅坚持通过改革政治使国家富强的态度。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内容项目内容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4)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误区警示】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是变法的措施推行并沿用下来,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奠定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知识拓展】商鞅变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1)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2)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希望我们有勇于进取的意识与不怕挫折和牺牲的勇气。(3)改革者要有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都江堰(1)建造: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2)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3)意义: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考点五百家争鸣【考试内容】知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知道“百家争鸣”,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七上P36—40/中考复习指南P124—125)1.老子(1)人物简介: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②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3)代表著作:《道德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识图学史】老子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孔子和儒家学说(1)人物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①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识图学史】孔子像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②政治方面,他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③教育方面,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学中,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④文化学术方面,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代表著作:孔子的弟子将他的思想整理成《论语》一书。(4)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知识拓展】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等。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特别提示】孟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墨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所有战争。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2)主要学派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维持社会秩序。③道家: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④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集大成者是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考点梳理课时提分练习(3)百家争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4)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知识拓展】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1)儒家思想中的“仁”“仁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2)墨家的“兼爱”“非攻”符合当今世界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3)法家提倡法治,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4)道家的顺应自然的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标题:(淮安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02课时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