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淮安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第06章 溶解现象课件
第6章溶解现象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物质在水中分散分子离子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温度溶剂性质无温度温度越高固体颗粒大小搅拌或震荡知识体系物质在水中分散均匀,稳定溶解分子酒精离子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液体固体水溶质溶液溶质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物质的溶解性不能能饱和降低增加蒸发升高增加升高增加蒸发降低增加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物质的溶解性100g饱和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质量硝酸钾氯化钠氢氧化钙减小增大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物质的溶解性温度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有相同的溶解度不饱和小大考题分层训练重点梳理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1.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溶质为固体时)、①、胶头滴管、②、玻璃棒(用于搅拌,③固体或液体的溶解速率)实验步骤(1)④: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2)⑤: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3)⑥:将固体倒入烧杯中,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4)⑦: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量筒烧杯加快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注意事项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遵循“⑧”的原则,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称量纸,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如⑨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相平选取量筒的量程要比所要量取液体体积稍大且越接近越好,方便一次量取,且量取准确(续表)左物右码氢氧化钠凹液面的最低处误差分析浓度偏大浓度偏小无影响溶质偏大砝码生锈或沾有污渍天平空载时指针(填“左”或“右”)偏溶质偏小药品中含有杂质,药品和砝码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天平空载时,指针(填“左”或“右”)偏,药品没有完全转移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洒出溶剂偏小量取水的体积时(填“仰”或“俯”)视读数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溶剂偏大量取水的体积时(填“仰”或“俯”)视读数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续表)右左俯仰考题分层训练重点梳理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2.粗盐提纯实验用品烧杯、、、、酒精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砝码)、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实验装置漏斗玻璃棒蒸发皿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实验步骤溶解:将称量好的粗盐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粗盐为止玻璃棒作用:过滤:组装好装置,进行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作用:蒸发:将过滤后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玻璃棒作用: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并倒入指定的容器计算产率=×100%玻璃棒作用:转移固体(续表)完全溶解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引流有较多固体析出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精盐质量粗盐质量考题分层训练知识体系梳理当地真题演练误差分析产率偏低:、、固体未完全转移产率偏高: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蒸发未完全蒸干拓展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氯化钙a.先依次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把镁离子、钙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碳酸钙沉淀b.过滤除去氢氧化镁、碳酸钙沉淀及其他不溶性杂质c.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将它们转化为氯化钠(续表)粗盐未完全溶解蒸发时液体溅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易错判断1.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2.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3.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4.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6.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7.t℃时,100g水中溶解了20g氯化钠,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g()8.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2)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但一定不是化合物()3.物质的组成(1)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2)同一化合物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内容见Word版资源:第06章溶解现象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1.[2017·淮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A.牙膏B.蔗糖C.面粉D.豆油[答案]B[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牙膏不溶于水,牙膏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A错误;蔗糖放入水中,蔗糖以分子的形式扩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面粉不溶于水,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故C错误;豆油不溶于水,豆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错误。2.[2018·淮安]图6-10是甲、乙两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图6-10A.t1℃时,向50g水中加入10g甲,所得溶液可以达到饱和状态B.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乙的不饱和溶液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t2℃时,将甲、乙两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相等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答案]D[解析]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向50g水中加入10g甲,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可以达到饱和状态;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乙的不饱和溶液;据图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t2℃时,将甲、乙两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3.[2014·淮安]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836.036.336.637.037.3KNO320.931.645.863.985.5110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B.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NaCl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答案]D[解析]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故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分析表中数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在20℃~4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含有硝酸钾的质量是1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由于没有指明所含溶质质量的多少,故无法判断哪种物质首先达到饱和,先析出的晶体不一定是NaCl。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4.[2016·淮安]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图6-11实验一:图6-11Ⅰ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瓶塞没有倒放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引流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4)配制时,除图Ⅰ提供的仪器,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填一种仪器名称)。(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Ⅱ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20%。胶头滴管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解析](1)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2)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4)实验室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镊子、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等,除如图Ⅰ提供的仪器,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胶头滴管。(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Ⅱ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即仰视读数,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知识体系梳理5.[2014·淮安]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少量可溶性氯化镁和难溶性泥沙,设计如图6-12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图6-12(1)步骤①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2)步骤②③中,操作X的名称是。(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沉淀B的化学式是。加速溶解过滤使杂质氯化镁完全去除Mg(OH)2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4)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因此又引入了新的杂质[解析](1)根据流程图可知,步骤①为溶解,其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溶解。(2)步骤②③是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因此操作X为过滤。(3)步骤③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使镁离子充分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从而使杂质氯化镁完全除去;沉淀B的化学式是Mg(OH)2。(4)原实验方案不完善的理由是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引入了新的杂质,在除去了氯化钠样品中氯化镁的同时,又引入了氢氧化钠这一新的杂质。6.[2019·淮安]图6-13所示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1)80℃时,KCl、NH4Cl与NaNO3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20℃时,50g水中加入20gNaCl,充分搅拌后,形成(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6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NaCl、NH4Cl与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图6-13NaNO3NH4ClKCl饱和KNO3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4)60℃时,配制KNO3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最高不会超过(精确到0.1%)。52.4%[解析](1)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80℃时,KCl、NH4Cl与NaNO3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NO3NH4ClKCl。(2)20℃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40g,因此50g水中加入20gNaCl,充分搅拌后,不能全部溶解,故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3)60℃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NaCl、NH4Cl与KNO3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因此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硝酸钾。(4)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故KNO3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高为×100%≈52.4%。知识体系梳理7.[2016·淮安]根据图6-14中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图6-14(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t2℃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将t3℃时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①溶质质量:AB②溶剂质量:AB③溶质质量分数:A=BBCA不饱和②③知识体系梳理考题分层训练当地真题演练[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
本文标题:(淮安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第06章 溶解现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8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