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案1传统文化的继承必修3第七讲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课标要求内容索引贰DABIAOJIANCE达标检测叁XINZHIDAOXUE新知导学壹SUYANGTISHENG素养提升新知导学壹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中的、具有_______的文化。2.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之一。(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知识梳理相对稳现实生活定性基本形式凝固的艺术重要标志提示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具有深刻影响。试判断: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社会发展灿烂文化3.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中,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得以延续。(2)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同时,它的又能够因时而变。(3)鲜明的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请思考: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吗?相对现实生活提示不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基本特征具体内涵民族精神纽带4.传统文化的作用(1)积极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作用。(2)消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也会起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请思考: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文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已经过时了吗?精神顺应提示判断文化过时与否,要看它能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这时它就是不过时的;反之,它就是过时的。积极一成不变阻碍1.区分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重点突破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内涵不同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侧重点不同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2.文化的双重性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解析童谣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温州童谣流传至今,体现了对传统文艺的继承,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典例1“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管做吹箫……”这首温州童谣,让我们重新拾起了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童谣是时代背景的镜子,保存着民间文学的精华,值得我们重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来看,温州童谣流传至今,属于A.传统思想的继承B.传统文艺的继承C.传统习俗的继承D.传统道德的继承典例运用√典例2中国的“家风”文化注重挖掘传统美德,注重典型家风家训的传播,同时将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家风家训新的时代内涵。这反映了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千变万化的C.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立性√解析今天我们仍然传播“家风”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并赋予家风家训新的时代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1.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1)对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克服传统文化的,才能兴旺发达。(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创造新生活。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态度:“、去其糟粕”,,古为今用。(1)保持、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要求的、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二、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知识梳理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全面发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社会发展积极向上发扬(2)改造、剔除: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试判断:保护好古村落有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移风易俗腐朽的提示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重点突破(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典例3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①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②认为它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③运用其去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④利用其精华同时也要克服其糟粕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典例运用√典例4彩礼文化,自古有之。古代,婚有六礼,其一为纳彩。合理的彩礼是一种仪式化交流,有利于情感表达,但天价彩礼则将婚姻明码标价,容易激起攀比心理,败坏社会风气。这说明彩礼文化A.属于落后文化,要予以剔除B.属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C.属于腐朽文化,要依法取缔D.属于外来文化,要加以排斥√解析彩礼文化,自古有之,合理的彩礼有利于情感表达,但天价彩礼败坏社会风气,这说明彩礼文化属于传统文化,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做到批判继承,B符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错误。知识结构素养提升贰材料一中国孝文化产生于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不断扩大,从尊祖敬宗的宗教祭祀仪式演化为以尊亲事亲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从以“事君”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演化为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核心的社会伦理,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基础。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1)材料一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议题: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2)结合材料一,说明传统文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答案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传统孝文化顺应经济、政治生活的变迁,有利于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二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讲述了24个古人非同寻常的孝敬父母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为了孝敬父母,都做出了常人所不能为的举动。但“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的故事迷信思想严重。(3)“二十四孝”是财富还是包袱?答案面对“二十四孝”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二十四孝”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就是财富;对于“二十四孝”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果不加分析地照搬,它就会成为包袱。答案①要想子女好,自己先敬老。②饮水要思源,为人不忘亲。(任意两条即可)(4)应该怎样继承“二十四孝”,发挥孝文化的积极作用?(5)请你就弘扬孝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要求:句式精炼、朗朗上口)答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二十四孝”中文明的、合乎理性的内容应继承和发扬;愚孝的、迷信的内容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素养感悟(1)政治认同:通过对我国孝文化特点和作用的探究,感悟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认同我们的中华文化,增强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探究“二十四孝”是财富还是包袱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看待传统文化。(3)公共参与:通过让学生就弘扬孝文化写宣传标语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孝文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孝亲敬老,增强社会责任感。达标检测叁一、选择题1.对绝大多数漂泊他乡的人来说,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回家过年仍然是不变的选择。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仍然是“年年恐归年年归”。这表明A.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永恒不变的√345678921解析过年回家与亲人团聚是一种传统习俗,即使路途再远,交通再难仍然要回家,B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观点均错误。10解析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①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③错误。2.徽派古村落、古民居是徽文化的“活化石”。在长期保护实践中,黄山不仅创造了异地搬迁的“潜口模式”,还创造了西递、宏村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呈坎等原地保护、重点维修、成片开发等多种模式。黄山重视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是因为①传统建筑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承袭中国传统文化④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45678921103.“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45678921104.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稳定不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4567892110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国家要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以传统文化来治国理政。”下列对这一观点的科学解读有①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重要启示②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智慧③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的精华所在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用传统文化来治国理政,说明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重要启示,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智慧,①②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不完全是精华,排除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说法错误。345678921106.《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材料说明A.文化为人们的生存提供栖身之所B.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C.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文化资源D.民族文化控制着人们的价值取向√345678921107.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
本文标题:(湖北专用版)2019-2020版政治 第七讲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1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9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