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说明文阅读第1讲筛选信息修辞方法鉴赏语言内容理解(一)[2019·呼和浩特20~24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9分)圆明园的毁灭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附文]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②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提出抗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附文节选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1.《圆明园的毁灭》写到,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1分)【考点:筛选并概括信息】[答案]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两则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描写了圆明园当初的辉煌及毁灭的情形。《圆明园的毁灭》中指出,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的信中指向全人类的则是选文开头“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句。[答案]《圆明园的毁灭》第③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置身圆明园中的美好感受,说明圆明园的建筑美;“附文”第①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论证了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的能力。两个画线的句子均为比喻句,其标志词分别为比喻词“仿佛”“如同”。“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非常美,给人以置身幻境的美感;而“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则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如同月宫似的仙境”般华美。2.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第③段与“附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2分)【考点: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答案]说明焚烧圆明园是有领导、有目的、有指挥的行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奉命”一般指“接受上级的命令”,侵略者的上级就是火烧圆明园的组织者,即侵略者的头目。3.“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2分)【考点:品味说明文的语言】4.《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考点: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答案]揭示了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关键句子的作用的能力。侵略者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可见他们贪得无厌;他们把“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则写出了他们的可鄙、无耻之极。5.《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2分)【考点:表达方式】[答案]《圆明园的毁灭》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附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第②③④段主要是说明;“附文”则以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滔天罪行的揭露为主,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二)[2017·呼和浩特17~20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8分)丝路明珠———喀什刘小方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远离海洋、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喀什,是内陆干旱和极端干旱的典型区域,热浪里孤独的行者身影、茫茫戈壁中蜿蜒远去的碛道等的确是前往喀什的常见景观;但事实上,绿意盎然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湖泊、水鸟栖息芦苇丛生的湿地、奔腾交错的河流同样也是喀什的风貌。②越是靠近人烟密集的市镇,绿的面积与浓度就越大越高.喀什噶尔河自帕米尔高原而来,从西南向东穿越喀什境内,平均河宽40米,滋润和哺育了乌恰、疏勒、伽师等多个绿洲.叶尔羌河从东北的喀喇昆仑山山口而来,向西流经喀什并形成许多分支,浇灌出全疆最大的叶尔羌绿洲群.除此之外,还有提孜那甫河、克孜勒河、盖孜河、库山河、吐曼河等十余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喀什大地上纵横流淌,区域内河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流量的六分之一.喀什,这个丝路上曾经最重要的国际商埠,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并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倡议中华丽转身,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③有水就有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他们用砍土镘(维吾尔族地区用来锄地、挖土的工具)、箩筐等简陋农具,肩挑背扛地在盐碱地上开挖数百千米的排灌系统,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④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因为气候干燥,所有这些沙漠田地之上的形态都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整齐性,无论在任何地带,行人到处可以看到同样的小麦、玉米和棉田,微呈台状以便灌溉,同样的园亭或者果圃,出产和欧洲相同的丰富果品,足以诱致行人。”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但要知道的是,与内地河流相比,喀什的河流有枯、洪期差异较大的来水特点,每年6~9月洪水期的径流量占到年径流量的60%~80%,此时水位涨落急剧,昼夜变化明显,水势凶猛难以驾驭,经常发生冲溃堤坝、冲毁农田的洪灾.干渴缺水的同时还得防洪抗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这正是喀什人千百年来与水共生的真实写照。⑤就此,斯坦因认为:“在那种分外干燥的区域里,因为气候的情形,只容许比较大的团体靠着组织极严密的灌溉制度才能生存,这种依靠秩序统治的定居民族特别适宜吸收和传达从远东以及西方来的文化力量.”原来,在这个干旱的大地角落,对水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灵动之景,还关乎生存,更关乎文明的存续。1.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是什么?(2分)【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答案]诸水环绕;当地百姓对水的智慧利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文章的②③自然段能够找到依据。其中第②段“正是因为诸水的环绕,才能延续千年的文明与传奇”明确交代了其中一个原因——诸水的环绕;第③段主要写了“聪慧的先民们用淋洗土壤的方式排除戈壁盐碱地的盐碱”,这也是喀什成为“丝路明珠”的原因之一。[答案]喀什,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了比喻及其作用。要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本题。“喀什,……成为联通中亚、沟通世界的桥头堡。”可见是把“喀什”比作了“桥头堡”。“联通中亚、沟通世界”可见喀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什么?这样的修辞在句中有何作用?(2分)[答案]作比较100多年前喀什绿洲和现在绿洲相比,说明现在绿洲生机勃勃并且面积扩大了,喀什人对水的利用更有效了。(或:作比较,内地河流与喀什河流枯、洪期来水特点相比,说明喀什的河流枯、洪期来水差异较大,洪期水势凶猛难以驾驭。)[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通读第④段,“100多年前”“现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提示我们这里用到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00多年前,来到喀什的英国人斯坦因就曾惊叹于喀什人利用河水开垦浇灌出的大片绿洲”,同样农作物在干旱的喀什同样生长,那时已经是奇迹;3.第④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结合本段相关内容,说说它的作用。(2分)“现在,没过人头的玉米田、齐腰深的棉花地、望也望不到边的西瓜田在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润下更加宽广”,“更加宽广”说明绿洲的面积扩大,喀什人对水的利用有了更大的成效。一般作比较作用的答题格式是:……和……对比,突出了……特点。4.把下面的语句放回到文章中,最恰当的位置是()(2分)【考点:文意衔接】烈日当空,在喀什郊外的绿洲行进,随时都能与甜美的瓜果相遇:西瓜个大味美,哈密瓜皮薄肉厚,桃子肥大多汁.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香甜的瓜果,不能不让人慨叹造物主的神奇,不能不让人感恩于这高山流水赋予的智慧与灵性。A.①段后B.②段后C.③段后D.④段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能力。先分析这段文字的内容,主要写的是“干涩的环境里孕育出如此香甜的瓜果”,介绍的是“水”给喀什人民带来的好处;文章的第③段就介绍了水给喀什人民带来“生命”,“冰川融雪所成之河在喀什干涸的大地上蜿蜒流淌。聪慧的先民们……用数年时间将盐碱地开垦成数万亩耕地,形成连片绿洲”。所以应该补充在③段后。技法精讲考点一筛选并概括信息(10年5考)【教材典例】[八上《中国石拱桥》课后第一题节选]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表格略)分析: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各座桥,根据表格筛选信息即可。【常见题型】1.请你用最简练的词语说明……的特点。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3.……条件(原因、结果)有哪些?4.请将选文所介绍的……依次填入下面的……内。【答题思路】1.简答题(1)摘抄缩写法.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使表达内容言简意赅。(2)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合并,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3)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句或中心段(常为概括性的句子),注意简洁准确。(4)提炼重组法.将较为零散的没有明显信息提示的文字,按一定的要求概括出其中大意。2.选择题这类题所设选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文本原句的转述,一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的转述。(1)一找:在原文中找与选项相对应的段落、句子,确定答题区域。(2)二比:比较原文句段,看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二者的说法是否有差异.看选项是否存在以下陷阱: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正话反说、因果颠倒、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混淆已知和未知。(3)三判断:注意文中和
本文标题:(呼和浩特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第二篇 专题精讲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9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