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终南山王维•教学目标•1、了解并且能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2、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思考1、在这首《终南山》中怎样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2、在这首《终南山》中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3、这首诗的情感又是怎样与诗歌融合在一起的?启示:情感的把握不妨从自己出发、然后进入诗人的内心、最终又回归为自己的感悟。更多的应是欣赏、喜爱、留恋与神往。鉴赏•首联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一联是写远景。“近天都”,极写山峰直刺苍穹,没入云霄,突显太乙峰的巍峨雄姿;“接海隅”,夸张表现终南岭脉的绵延不绝,东延入海.鉴赏•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与“青霭入看无”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第三联诗人以画法入诗,写出千山万壑的晦明变化光色变换的万千气象。一峰之隔,分野不同地域各异重峦叠嶂,同一时间阴阳不同。鉴赏•尾联由写景转入写人.在此实写有人-樵夫,虚写有声-问答之声,砍柴之声,溪流之声.以有人之境反衬无人之境,以声响反衬寂静,含蓄而有韵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鉴赏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译诗•这首诗用“移步换景”法描绘终南山的磅礴气势和万千气象,在流动中绘制了一幅有山有水有人的立体画面。总结
本文标题:终南山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398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