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过渡页1第23课时美丽中国生命家园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复习核心考点梳理与训练第四部分国情国策LOGO过渡页2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3★核心考点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怎样认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我国人口的现状。(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43.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3)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54.我国为什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1)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2)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6实战演练1.(2018·广东省)据统计,2017年广东省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省家庭户的22.22%,平均每五户就有一户有老人家。人口老龄化()A.是广东省人口问题的最主要特征B.给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C.直接阻碍了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必然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BLOGO过渡页72.(2017·广州市)据权威统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比2011年翻一番。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导致()①财政负担加重②家庭压力加大③劳动力短缺④人口流动加快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CLOGO过渡页8★核心考点2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1)我国资源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危机: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影响: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9(2)我国环境面临的危机及其影响。危机: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02.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13.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3)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24.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35.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46.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57.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必要性?(1)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才能得到解决。(3)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162.(2017·广东省)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下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认同的是()A.小沈:参与垃圾分类,共建美好的家园B.小杨:强制分类是强人所难,不合现实C.小何:垃圾是没用的东西,没必要分类D.小崔:强制垃圾分类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ALOGO过渡页171.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意味着取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1)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不是要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是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LOGO过渡页182.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如果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则必然带来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2)如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就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LOGO过渡页19基础过关1.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色常在,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是()①依法治国②保护环境③科教兴国④节约资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CLOGO过渡页202.去市场购物,明明知道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但仍然习惯性接受;明明知道使用纸张应该节约,但还是习惯性丢弃没有用完的作业本……这表明()A.保护环境与生活小事无关B.保护环境只是说说而已C.保护环境应该从小事做起D.保护环境是国家的责任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CLOGO过渡页21中考冲关1.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正案。法律中明确: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国家这样做()①说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②是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③是因为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④说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DLOGO过渡页222.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该()①以实际行动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完善环保方面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③严厉制裁破坏环境与浪费资源的行为④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A.②④B.①②C.①④D.③④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CLOGO过渡页23简答题背景材料:据统计,因垃圾分类不到位,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近300亿元人民币。为此,一些地方相继制定生活垃圾投放分类指南:如设置干、湿两个垃圾桶,剩菜剩饭等厨余作为“湿垃圾”单放;“干垃圾”按可回收、有害垃圾分类,最后将不同垃圾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回收箱。有同学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益处不大,又与学生无关,我们不要理会。请你对这个观点进行辨析。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LOGO过渡页24道德与法治((广东专版)第一轮中考考点梳理与训练【参考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①垃圾分类是有益的。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不该怕麻烦,应自觉主动地进行垃圾分类,将不同垃圾投入不同的分类垃圾回收箱。
本文标题:(广东专版)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 核心考点梳理与训练 第四部分 国情国策 第23课时 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4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