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高考地理(北京市选考专用)A组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五年高考考点一大气环流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2018北京文综,7,4分)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B.小满C.夏至D.立秋答案A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出现高压中心,应该为北半球冬季,A项正确。解题指导根据图中经纬度范围判断海陆分布,根据大气活动中心与海陆分布的对应关系判断此日北半球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考点二气温和降水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9北京文综,3,4分)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D.地形条件答案D本题以“平顶山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为情境,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材料给出“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这一信息,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选项的设置体现了从多个要素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观。读图中各观测点降水量分布状况和比例尺大小,可以发现较小范围内降水差异较大,结合材料信息,平顶山位于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则可以推断影响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条件,D项正确;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A项错误;图中各观测点并不完全是离海洋越近降水量越大,B项错误;各观测点降水量均较多,降水量的多少影响植被覆盖率,C项错误。温馨提示某地年降水量超过1000mm则为“丰富”,大于800mm为“多”,大于400mm为“较多”,介于200~400mm之间为“较少”,小于200mm为“少”。2.[2013北京文综,36(2),8分]读下图,回答问题。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8分)答案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解析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和下垫面,其中下垫面包括海陆分布、洋流、地形、地表组成物质(植被、水面、沙地、岩石等),阅读新西兰南、北二岛经纬网图,发现新西兰南岛位于南纬40°至48°之间,其西部为太平洋,恰好处于来自海洋的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再阅读南岛分层设色地形图,发现南岛西侧地势较高,东部低,西侧为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量较多;东侧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量少。解题指导由新西兰南岛的纬度位置判断出气候类型及盛行风,由分层设色图判断出新西兰南岛的地形特征。然后根据地形和盛行风对降水量的影响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即可。考点三气候及其变化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1北京文综,7,4分)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B图中32°N以南出现降雨,42°N—45°N之间出现雨雪天气,42°N以南、37°N以北地区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故该日最可能出现在春季,选B项。2.[2014北京文综,41(1),10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工业革命在给英国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大气污染。1952年12月的伦敦烟雾事件震惊世界。分析气候对英国大气污染的影响。(10分)答案英国地处欧洲西部,迎着盛行西风,污染物容易扩散;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较均匀,利于污染物沉降;冬季多雾,雾天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说明。英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盛行西风,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丰富且分配均匀,利于污染物沉降。其不利影响是冬季多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B组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一大气环流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江苏单科,7,2分)该月最可能是 ()A.3月B.6月C.8月D.10月2.(2019江苏单科,8,2分)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答案AA本题组以某时刻澳大利亚等压线分布图为素材,考查了气压带分布规律、风向与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同时考查了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具体现象的能力。以等值线图为命题素材,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以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为切入点,蕴含了科学探究的观念。第1题,图示副热带高压的脊线基本沿40°S延伸,20°S附近有两个较明显的强低压,说明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南半球夏秋季节,则最可能为3月。易错分析第1题,该地位于南半球,6—8月为当地冬季,10月为春季。则B、C、D错误。第2题,图中①地位于高压脊附近,受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故A正确。②地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因此风速小,则B错误;③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吹偏东风,则C错误;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为偏西风,则D错误。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2014福建文综,9,4分)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分析问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中左侧表示7月,右侧表示1月,实线表示西风风速,虚线表示东风风速。四地中,①地位于60°N附近,高度约7km,1月和7月都是西风10m/s。②地位于17°N附近,高度8km左右,7月为东风5m/s,1月为西风15m/s。③地位于5°N附近,高度7km左右,7月为东风5m/s,1月为西风0m/s。④地位于50°N附近,高度为6km左右,7月为西风大于15m/s、小于20m/s,1月西风20m/s。比较分析风向和风速得出变化最大的点是②,B项正确。评析本题有难度,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对比较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四地的纬度和高度及1月和7月风向及风速判读是关键。4.(2014福建文综,10,4分)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D.洋流分布答案D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和洋流。读图可知,低纬度为东风,受其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中纬度为西风带,受其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两者分布一致,D项正确。5.[2014四川文综,14(2),10分]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解析本题以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N所处的海域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风浪大;M所处的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与N地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面风浪小。评析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对大气环流的理解,大气环流主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等要素。考点二气温和降水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2018课标Ⅰ,11,4分)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区域定位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若因纬度影响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项错误。命题评审此题区域定位没有利用常规的经纬网信息或区域轮廓,而是采用提示省级行政区“贵州毕节”来提示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区,以考查学生对我国地形及省级行政区等国情知识的掌握,强调了地理知识的基础性。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2.(2017课标Ⅱ,4,4分)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答案A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由图可知,芬兰伊瓦洛位于北极圈以内的高纬地区,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即当地的冬季,说明该地轮胎测试场所要求具备的条件应是冬季,温度低的冰雪路面,A项正确;湿滑路面、松软路面、干燥路面不是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这些路面的轮胎测试不需要选择高纬度的伊瓦洛,故B、C、D项错误。 图Ⅰ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图Ⅱ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3.(2016天津文综,3,4分)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B.地处迎风坡C.空气对流旺盛D.多气旋活动答案B由两图中的信息可知,天津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上升。北部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大于600mm,其原因主要是北部山区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B项正确。4.(2016天津文综,4,4分)图中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低B.降水少C.人口密度大D.距海远答案C甲地位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中产生大量的余热、废热加热了空气,形成热岛效应,故C项正确。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5福建文综,3,4分)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A本题以气候要素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该地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首先是因为温度条件(4—6月气温逐月上升),其次是因为降水条件(4—6月降水逐月增多),降水增多,蒸发的水分增加,而该地风力大小无法判断,故排除③;随着降水的增多,云量也相应增多,排除④。故A项正确。评析本题难度中等,降水量增多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因素。6.(2015福建文综,4,4分)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该区域的水分亏损月份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3—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多的,结合选项为6月份,故B项正确。评析本题难度中等,其题眼是“累积”两字。考点三气候及其变化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9课标Ⅲ,6,4分)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2019课标Ⅲ,7,4分)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2019课标Ⅲ,8,4分)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ADC本题组通过西伯利亚气候的变化,考查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西伯利亚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蕴含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第1题,由“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故A项正确。第2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冻土融化,使表层土壤液态水含量增多,再加上冻土融化使地表产生融沉现象,因此形成大面积低洼的湿地。故D项正确。知识拓展北极地区冻土融化过程:气候变暖使冻土层中大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导致地表发生凹陷,被雨水和融水填充后成为水池、湖泊,之后湖水又会加速岸边和湖底冻土层的融化。第3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使得土地蒸发量增大,再加上平地上的地表水汇流到洼地里,使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而平地上的耕地逐渐变干,从而转化为草地。故C项正确。方法技巧由“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这一信息,可以推出该地的气候条件适合草类的生长。当洼地积水转化为湿地后,减少的耕地最可能转化为草地。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
本文标题:(北京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7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