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时空坐标】考点一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核心考点梳理1.赤壁之战:年,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军队,为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三国鼎立208名称建立者时间都城魏国220年洛阳蜀汉221年成都吴国孙权222年称王,229年称帝建业刘备曹丕【误区警示】曹操是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尽管他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他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知识拓展】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历史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考点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核心考点梳理1.西晋的建立与灭亡:266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2.东晋的建立与灭亡:317年,重建晋朝,定都。年,东晋灭亡。3.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后,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4.南朝:420年—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在。司马炎司马睿建康420建康【知识拓展】“六朝古都”指的是现在我国的南京,这是因为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和南朝时的宋、齐、梁、陈等六个政权都在南京定都而得名。考点三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核心考点梳理1.人口南迁:北方战乱不断,土地荒芜,南方环境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2.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的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技术【史料解读】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解读:材料描写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后的景象,经济水平得到提高,经济迅速发展起来。(2)表现: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推广和改进,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的施用粪肥等先进生产技术。水稻由直播变成,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②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③商业: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核心考点梳理育秧移栽犁耕考点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核心考点梳理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2.北魏的统一: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3.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494年迁都。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2)作用:促进了,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洛阳439汉语民族交融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措施①生产生活: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等。②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③思想文化: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④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核心考点梳理【识图学史】《北魏帝王出御图》考点五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书法艺术《齐民要术》核心考点梳理1.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2.书法艺术(1)曹魏:锺繇和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独创楷书书法。(2)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3)东晋:精湛于楷、行、草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他被后人誉为“”。(4)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割圆术王羲之《兰亭集序》书圣【识图学史】祖冲之像【识图学史】《兰亭集序》(摹本·局部)3.《齐民要术》(1)作者:北朝的。(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核心考点梳理贾思勰
本文标题:(北京专版)2020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01篇 第01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4课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79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