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包头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专题09 散文阅读课件
专题九散文阅读文体知识清单散文文体知识概念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灵活;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中心集中,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取材广泛、形式灵活、意境深邃、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散文文体知识分类记叙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或阐明事物蕴含的道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线索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如《猫》以“猫”为叙事线索勾连全篇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社戏》以“社戏”为线索,再现儿时在平桥村的一段美好生活人线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最后一课》,“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线索地线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标题“从……到……”就可以看出时间线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如《伟大的悲剧》感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记叙的线索。如《紫藤萝瀑布》按赏花、惜花、思花的感情变化组织材料(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线索注:有时一篇文章会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属于明线;另一条是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属于暗线顺序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如《藤野先生》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顺序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可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如《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描写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顺序补叙叙事结束后,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交代吴用、晁盖等人姓名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详见“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表达方式记叙: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景物不加修饰地把基本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有概括性的了解,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描写: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详见“描写的表达方式”](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说明:主要是解说性状,直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抒情: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记叙文基本知识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总结: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叙述)和描写,但常常辅助以议论和抒情,有时会有说明。如《故乡》前四段在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后,第五段以说明的方式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省去了许多叙述的笔墨。除此之外,还有夹叙夹议、先议后叙等表现手法[详见“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作用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人便于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拟人将物人格化,使文章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神态描写指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披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来刻画人物形象及其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续表)文体知识清单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铺垫特点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伏笔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前若有伏笔,后必有应笔(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前后照应特点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同一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交代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衬托特点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进行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进行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进行陪衬叫反衬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比特点对比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形式。横向对比,就是将几个不同的人、事、物进行对比。纵向对比,就是将一个(类)人、事、物不同时间点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物象等进行对比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烘托、渲染特点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事物鲜明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抑扬欲扬先抑特点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作用突出重点,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欲抑先扬特点指本要批评指责的对象,可在文章开头以赞美颂扬的口气来写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托物言志特点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作用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凸显表达的艺术性;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用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给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续表)文体知识清单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设置悬念特点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心的心理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虚实结合特点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作用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内涵丰富第1讲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一、[2019·包头]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2分)最后的铁匠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吐迪从他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④一把镰刀面对广阔田野中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里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掌锤时,给一个人打过一把歪把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太爷临终前,终于等来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挂在墙上的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悠远……⑥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吐迪家的每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儿,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被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的镰刀。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古老,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
本文标题:(包头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方案 专题09 散文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8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