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帮安徽中考历史2019第一部分安徽中考考点过关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种文字甲骨文。一次改革商鞅变法。两大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三大朝代夏、商、周。四大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CONTENTS目录PART02拓展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PART01考点帮考点1考点2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概况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地位及影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家天下”的形成①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②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2016安徽13(1)]夏朝的统治国家机器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历法制定历法,称为“夏历”。统治中心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发现①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②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商汤灭夏商汤灭夏夏桀的暴政引起民众的反抗。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背景①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②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概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1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10年1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2016安徽1]④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评价积极作用①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②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③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④分封制不仅强化了诸侯对周王的隶属关系,而且让同姓子弟分享了一部分统治特权,较好地调节了嫡长子与诸子的关系,巩固了周部族的内部团结。消极影响西周分封制(封建制、封邦建国)维持了诸侯国相对独立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周王室的衰微,他们乘机称雄割据,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为春秋时期的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西周灭亡背景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概况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东周建立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考点5考点6考点7考点1考点2考点帮考点3考点4西周的分封制(10年1考)考点5考点6考点7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禅让制(P3)、世袭制(P5)、分封制(P5)、郡县制(P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P11)、科举制(P27、43)、三省六部制(P28)、行省制(P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1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P1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18)、对外开放(P118)、“一国两制”(P125)、英国君主立宪制(P157)、美国总统制共和制(P159)、新经济政策(P180)、罗斯福新政(P186)。考点1考点2青铜器、甲骨文(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青铜器①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②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③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2010安徽1]司母戊鼎甲骨文记事概念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012安徽1]刻有文字的甲骨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地位①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②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意义①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演变而来的,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②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生产和阶级关系状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考点1考点2青铜器、甲骨文(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考点1考点2动荡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014安徽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春秋铁农具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王室衰微原因(分封制瓦解)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②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表现(周王室地位发生变化)①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②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③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考点1考点2动荡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诸侯争霸原因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②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概况①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②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齐桓公①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②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成语:退避三舍)[2013安徽1]影响积极: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考点1考点2战国七雄、商鞅变法(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形成①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②战国七雄: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概况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特点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结果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考点1考点2战国七雄、商鞅变法(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商鞅变法背景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改革的根本原因)②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变法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2016安徽12(2)]内容影响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推动人口增长。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新兴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性质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历史影响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017安徽1]②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考点1考点2战国七雄、商鞅变法(10年2考)考点帮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6考点7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P8)、北魏孝文帝改革(P24)、洋务运动(P59)、戊戌变法(P63)、土
本文标题:(安徽专用)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过关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8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