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考历史 第五单元 第1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第1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主题一青铜文化【课标】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1.概况:___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2.代表:(右图)_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商司母戊鼎主题二古代数学成就【课标】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成书于_____时期,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以_____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2.圆周率:(右图)南朝科学家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约1000年。东汉计算祖冲之主题三古代医学成就【知识主线】【课标】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人物朝代东汉东汉明朝成就制成“_______”,实施开腹手术,被尊为“_____”著《_______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为“_____”著《_________》,该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麻沸散神医伤寒杂病论医圣本草纲目主题四科技巨著【课标】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著作作者时代地位《齐民要术》_______北魏和东魏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水经注》_______北魏一部优秀的地理学、文学著作《天工开物》_______明末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贾思勰郦道元宋应星主题五古代著名建筑【课标】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都江堰:_____时期,秦国_____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长城:秦始皇修缮了西起_____,东至_____的秦长城。明朝修筑东起_______,西至_______的明长城。3.运河:_______时开通,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战国李冰临洮辽东鸭绿江嘉峪关隋炀帝4.赵州桥:隋朝_____设计,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5.北京城:_______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而成,由京城、皇城和宫城组成。_____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李春明成祖故宫主题六古代四大发明【知识主线】【课标】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造纸术:(1)发明:西汉发明,东汉_____改进。(2)传播:由亚洲传至欧洲、美洲、大洋洲。(3)影响: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2.印刷术:(1)发明:唐初雕版印刷《_______》,北宋_____活字印刷。(2)传播:东至朝鲜、日本;西至欧洲。(3)影响:活字印刷比欧洲早四百多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蔡伦金刚经毕昇3.火药:(1)发明:唐代发明,唐末用于军事,宋代更广泛。(2)传播:经_________传入欧洲。(3)影响:对欧洲社会产生巨大震动。4.指南针:(1)发明:宋代制成并用于航海。(2)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为环球航行和_______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阿拉伯人新大陆【要旨点拨】1.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防洪灌溉工程。2.秦长城与明长城在军事方面都起了防御作用,经济方面都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开发,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3.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4.《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的科技著作,反映了中国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1.中国古代科学家及成就科学家朝代成就蔡伦东汉改进造纸术,改进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华佗东汉被誉为“神医”,研制成“麻沸散”张仲景东汉被尊为“医圣”,著《伤寒杂病论》郦道元北魏著有《水经注》科学家朝代成就贾思勰北朝著有《齐民要术》祖冲之南朝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世界上第一人毕昇北宋活字印刷术李时珍明朝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明末著《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拓展归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1)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2)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及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4)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世界。(5)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2.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造纸术: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进步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衰落的原因(1)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3)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4)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5)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4)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5)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6)个人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古代科技成就的领先给我们哪些启示?(1)对于国家而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以国家的统一稳定为科技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以民族的交流合作为科技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要重视人民的伟大力量、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开放的深远意义。(2)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应该学习古代科学家的品质,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选择题1.(2013·济宁中考)“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识读选项中的图片,图A是出土于四川的李冰人物像,图B是出土于殷墟的司母戊鼎,图C是出土于湖北随县的战国编钟,图D是出土于湖南的四羊方尊。2.(2012·鸡西学业考)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蔡伦C.张仲景D.贾思勰【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人早约1000年。3.(2012·东营学业考)2011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4.(2013·临沂学业考)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汉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5.(2013·临沂学业考)右图中的人物是我国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介绍的农业生产经验全部来源于走访B.他写了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C.他的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D.他在书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图中的人物是北朝的贾思勰,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并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实践。据此分析,A是与史实不符的。6.(2012·威海学业考)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知识,你应该阅读的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根据“综合性地理学专著”分析选项,A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是一部史书、D是一部农书,均不符合题意。C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符合题意。7.(2013·济南学业考)下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的历史风雨,至今仍造福人民。它是()A.都江堰B.隋朝大运河C.赵州桥D.元朝的运河【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防洪灌溉水利工程”“2000多年”,再结合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可判断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B、D也都是水利工程,主要是交通运输,C是隋朝李春设计的,不属于防洪灌溉工程,只有A具有防洪灌溉的特色。8.(2012·济宁中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如下图)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9.(2013·兰州中考)“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的诗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作品,诗中的“河”为大运河。10.(2013·重庆中考)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A.造纸B.炼铁C.纺织D.制瓷【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片及其蕴含的内容。图片是“造纸流程图”,展示的是汉代造纸的基本流程。11.(2012·怀化学业考)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和普及()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刊印的书籍”“北宋”,链接所学可知:A造纸术发明于西汉,B火药记载于唐朝,D指南针发明于宋朝并用于航海,C活字印刷术由北宋的毕昇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12.(2013·福州中考)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A.造纸术B.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辨析能力。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承了世界文明,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火药则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故正确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13.(2012·兰州中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 第五单元 第1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98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