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中考历史 第十五单元 第2讲和平与发展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第2讲和平与发展主题一苏联解体【知识主线】【课标】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_____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改革内容经济领域提出了社会经济“______________”政治领域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主张由“一党政治”向“_________”过渡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1985加速发展战略多党政治2.苏联解体:(1)过程:1991年的“___________”,挽救苏联失败;1991年《_____________》签署,标志苏联解体。(2)影响: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为主要支撑的___________的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图宣言雅尔塔体系主题二中东局势【知识主线】【课标】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1.根源:(1)_________的主权问题。(2)阿以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3)___________等国的干预。2.概况:1948-1982年,阿以双方进行了五次战争。巴勒斯坦美、苏、英3.和平进程:1991年,启动“_____________”的中东和平会议(右图为“历史性的握手”);1993年,在华盛顿签署巴勒斯坦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4.现状:暴力冲突不断发生,和平谈判时断时续,中东和平之路漫长。以土地换和平主题三当今政治格局【知识主线】【课标】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原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转化为国际冲突。2.经过:1999年,以_____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空袭。3.影响:(1)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原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美国主题四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___________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2.成果:(1)计算机网络技术:1945年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_________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电子计算机网络时代(2)生物工程技术:21世纪将是“_________”,核心是基因工程,_________的产生是现代生物工程领域的重大突破。(3)空间航天技术: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中国是世界上继美国、_______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器的国家。3.特点:(1)科技发展更新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2)科技渗透性加强,使用高科技的领域日益广泛。(3)新的科技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生物时代克隆技术俄罗斯主题五经济发展趋势【知识主线】【课标】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1.经济全球化趋势:(1)原因:高科技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2)表现:①国际资本流动加剧。②全球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_________的发展。③中国和_____加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跨国公司苏东(3)影响: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①利(机遇):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②弊(挑战):经济全球化中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方面。2.全球性问题及对策:(1)问题:战争、人口、环境、资源、毒品、艾滋病和恐怖主义等。(2)对策:①推行___________战略、加强环保投资、保护有限资源。②加大禁毒和反恐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重视舆论宣传和科教工作等。③进一步发挥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要旨点拨】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2.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冲突,巴以冲突的实质是领土争端。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地区冲突、民族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威胁世界和平。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发明应用,最重要的发明是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应用。5.准确掌握下列组织的英文缩写:世界贸易组织(WTO),亚太经合组织(APEC),欧洲联盟(EU),联合国(UN)。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拓展归纳】(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三次科技革命比较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范围由英国向法、美扩展美、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发明珍妮机、蒸汽机、汽船、火车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核能源变化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相同影响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都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拓展归纳】(1)三次科技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3)都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1.通过学习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你有什么启示?(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维护全世界和平的主要任务。(2)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需要人类的长期奋斗才有可能实现。(3)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综合国力。2.你对科技革命有何认识?科技革命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认识: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科技。(2)启示:①作为国家,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国际的合作与交流,以交流促发展。②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要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3.如何认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受其益;用得不好,则受其损。(2)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全球化为其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3)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和善于加入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之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和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及时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风险,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的权利。(4)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一、选择题1.(2012·攀枝花中考)《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体制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与美国军备竞赛D.西方国家封锁【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随着历史的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暴露无遗,越来越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A符合题意。2.(2012·雅安中考)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表现”,依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①②是表现,③④是结果,故选A。3.(2012·盘锦中考)1991年底,一位老妇人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以为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B.苏德战争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列宁创建的”、首都是“莫斯科”的国家是苏联。因此,题干的事件是指1991年苏联的解体。4.(2012·泰安学业考)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华约建立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美苏争霸【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均是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变化,疆域重新划分。5.(2012·安徽中考)巴以冲突、叙利亚危机、伊朗问题等使中东地区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该地区位于下图中的()【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读图片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理解“中东地区”的概念。根据所学可知,“中东”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地区,B图反映的正是这一地区。6.(2012·怀化学业考)右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识记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图片中中东乱局的表现,伊拉克、伊朗、巴以、黎巴嫩问题。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本图片来提取伊拉克、伊朗、巴以、黎巴嫩问题出现的原因。因为历史原因、民族冲突、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图中人物——大国(美国)的介入,中东地区出现了混乱的局面。所以选D。A、B、C都不全面。7.(2013·无锡中考)资深传媒人、专栏作家季赫霆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文指出,中东目前形势非常糟糕,各国爆发内战、大规模示威。究其原因,中东问题的关键在于()A.英美矛盾B.巴以冲突C.美伊冲突D.埃以冲突【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题干中“中东问题”的根源,分析得出:中东问题的根源在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围绕巴勒斯坦主权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矛盾尖锐,以及英美等大国的干预。故主要指巴以冲突,正确答案为B。8.(2013·济宁中考)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蒸汽机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物,飞机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原子能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拓展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条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2)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3)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要。9.(2013·邵阳学业考)下列按职业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石油工人②铁路工人③网络工程师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的主旨在于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分析得出:“石油工人”指石油资源的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突出使用的资源为石油与电力,“铁路工人”指火车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网络工程师”指的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故选B。10.(2013·济南学业考)Iphone是美
本文标题:中考历史 第十五单元 第2讲和平与发展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9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