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CONTENTS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2逆温现象考点3热力环流考点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考点5气压带和风带考点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考点7气温和降水考点8气候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方法突破方法1判断风力、风向的方法方法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答题模板模板有关气候特征的答题模板读图归纳读图1等压面图的判读读图2等温线图的判读B方法帮·素养大提升读图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读图4气候资料图表的判读C考法帮·考向全扫描考向1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考向2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要求命题规律核心考点考题取样考向必究大气的受热过程2017全国Ⅰ,9—10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考向1)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气温与降水气候2015全国Ⅱ,36(3)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考向2)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试题主要以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切入,考查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影响、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气候特征分析等,考查考生探究考点之间的联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分析预测知识体系构建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2逆温现象考点3热力环流考点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考点5气压带和风带考点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考点7气温和降水考点8气候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向大气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规律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2.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1)大气成分:①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云量大,尘埃多,反射作用强。②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含量大,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量等影响大气逆辐射。(2)地面状况: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大气受热过程,进而影响气温状况。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一般规律: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反射太阳辐射越多),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颜色越深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弱(反射太阳辐射越少),吸收就越强,地面辐射越强。比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3)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4)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①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③四川盆地: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考点2逆温现象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逆温类型(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2)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3)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4)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3.逆温的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考点3热力环流1.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形成过程:其过程可归纳为: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规律总结1.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名称相反。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3.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面高,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较低,形成高气压,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下图a);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形成陆风(如下图b)。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a海风b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形成的关键。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c);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d)。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c谷风d山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大气的工业。思维拓展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3)城市风:城市中人们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变化而变化)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思维拓展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4.热力环流判读思路第一步,确定近地面两点白天和夜晚的冷热状况。第二步,根据冷热状况判断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方向。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第三步,判断两地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①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②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第四步,根据气压状况判断两地间风向。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考点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风作用力风向图示(北半球)理想状态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风作用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间有夹角,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续表)考点5气压带和风带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1)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假设条件: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3)形成与分布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分析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以下三种类型: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一般只有10个纬度左右。下图反映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的情况。........................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规律性的移动使各气压带、风带控制或交替控制的地区具有相应的水热特征,从而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见下图。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规律总结1.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2.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近地面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近地面则为低气压带。3.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4.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考点6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气压中心形成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①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②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例如,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而形成的。(2)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两类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专题一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续表)两类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西北风东北风性质寒冷干燥温暖干燥夏季风源地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东南风西南风
本文标题: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一 大气的运动与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49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