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第七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2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七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目录第一节:营养与肥胖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0102重点难点※肥胖的诊断、对健康的影响和营养防治※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及糖尿病的营养防治第一节营养与肥胖孙长颢哈尔滨医科大学肥胖(obesity)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并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状态。近年来,肥胖患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概述第一节营养与肥胖(一)肥胖的分类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继发性肥胖:主要指内分泌紊乱或障碍而导致的肥胖单纯性肥胖:是一种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性疾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倾向(二)肥胖的诊断方法1.人体测量法(anthropometry):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和皮褶厚度等参数的测量。①身高标准体重法②体质指数(BMI)法:最常用③皮褶厚度④腰围和臀围比第一节营养与肥胖标准男性女性WHO腰围≥102cm≥88cm腰臀比≥0.9≥0.8我国腰围≥90cm≥85cm成人上身性肥胖的判定标准一、概述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一、概述第一节营养与肥胖等级WHO成人标准亚洲成人标准我国成人标准消瘦18.518.518.5正常18.5~24.918.5~22.918.5~23.9超重25~29.923.0~24.924.0~27.9肥胖≥30≥25≥28成人BMI评定标准2.物理测量法(physiometry)3.化学测量法(chemometry)——稀释法、40K计数法、尿肌酐测定法第一节营养与肥胖一、概述2.肥胖对成年人健康的危害——慢性病独立危险因素第一节营养与肥胖肥胖慢性病精神心理问题其他疾病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1.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儿童肥胖可向成年期延续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生长发育肥胖免疫系统心理行为一、概述(三)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营养与肥胖的关系第一节营养与肥胖(一)生命早期营养对成年后肥胖发生的影响生命早期时机体对外界各种刺激非常敏感,并且会产生记忆(又称代谢程序化),对成年后的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二)膳食能量过剩对肥胖的影响(三)膳食结构不合理对肥胖发生的影响第一节营养与肥胖谷类和根茎类食物消费动物性食物油脂类消费高能量密度食物摄入脂肪供能30%肥胖肥胖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个人饮食习惯二、营养与肥胖的关系全谷物薯类蔬菜和水果畜肉大豆及其制品含糖饮料膳食结构三、食物与肥胖的关系第一节营养与肥胖首要任务是在公众中宣传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指导居民合理膳食。(一)控制总能量的摄入1.成人:一般6个月内体重降低5%~15%;重度肥胖者可减重20%。①轻度肥胖者:每天减少125~150kcal,每月可稳步减重0.5~1.0kg②中度肥胖者:每天减少150~500kcal比较适宜③重度肥胖者:每天减少500~1000kcal为宜,可每周减重0.5~1.0kg④极度肥胖者:可短时间给予极低能量饮食,但需密切监测四、肥胖的营养防治第一节营养与肥胖2.儿童①年龄很小或轻中度肥胖儿童:可不按照严格的膳食调整方案治疗,并不要求绝对限制能量摄入②中重度肥胖儿童:摄食量应适当限制,能量控制一定要循序渐进第一节营养与肥胖四、肥胖的营养防治(二)调整膳食模式和营养素的摄入1.调整宏量营养素的构成比和来源高蛋白膳食(供能比占20%~25%)目前公认的减肥膳食低脂肪膳食(供能比占20%~30%)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供能比占45%~50%)第一节营养与肥胖蛋白质:建议多摄入优质蛋白,含嘌呤高的动物内脏应加以限制脂肪:可选用含MUFA或PUFA丰富的油脂和食物,少食富含SFA的动物油脂和食物碳水化合物:应选择谷类食物,多选择粗杂粮,严格限制糖、巧克力、含糖饮料及零食四、肥胖的营养防治2.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3.每天25~30g为宜,高膳食纤维食物包括粗粮、蔬菜、水果等4.补充某些植物化学物——异黄酮、皂苷等5.三餐合理分配及烹调以少食多餐为好,三餐的食物能量分配:早餐27%、午餐49%、晚餐24%将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尽量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餐以清淡为主,利于消化;三餐的能量供应:午餐>早餐>晚餐烹调方法宜采用蒸、煮、烧、汆等,忌用油煎和炸的方法第一节营养与肥胖四、肥胖的营养防治(三)增加体力劳动任何肥胖的膳食治疗方案都应配合运动,以便取得更好的减肥效果。增加体力活动包括减少久坐和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天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第一节营养与肥胖自行车7分钟中速步行10分钟瑜伽7分钟跳绳3分钟网球5分钟四、肥胖的营养防治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李文杰郑州大学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引起。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基础。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根据不同病因,糖尿病可分为:①1型糖尿病(T1DM),因胰腺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致;②2型糖尿病(T2DM),可由以IR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转为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IR;③妊娠期糖尿病(GDM),一般在妊娠后发生,占妊娠妇女的2%~3%,大部分患者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④其他类型糖尿病,某些内分泌病、胰腺疾病、感染、药物及化学制剂引起。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②肥胖③体力活动缺乏④生理因素⑤社会环境因素⑥营养因素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心血管、眼、肾、神经系统、皮肤等多组织损伤或疾病。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①糖尿病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7.0mmol/L(126mg/d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试验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mg/dl)。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糖尿病前期的判断标准: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即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在6.1~7.0mmol/L(即空腹血糖受损)。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1.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代谢标志是高血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血糖升高幅度不同,可用血糖指数(glycemicindex,GI)表示。一、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GI=×1002.脂肪膳食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一方面,高脂饮食可使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肌肉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的能力增强,从而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使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增高。另一方面,高脂饮食可引起葡萄糖氧化分解受阻,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加重胰腺负担,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发生。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一、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3.蛋白质目前还无确切的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量与糖尿病发病有直接关系,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蛋白质的代谢也必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样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促进糖尿病的发生。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一、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4.矿物质和维生素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组成成分,普遍认为膳食补充三价铬对糖尿病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所以适当补硒可以改善胰岛素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缓解糖尿病病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改善糖尿病预后。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缺乏,均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一、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1.全谷物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及天然营养成分的全谷物。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全谷物有助于降低或延缓血糖应答,与2型糖尿病存在非线性相关。与很少食用全谷物的人群相比,每天摄入48~80g全谷物可使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26%。在日常饮食中应鼓励用全谷物代替部分精致谷类食用。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2.蔬菜与水果蔬菜是膳食纤维、有机酸、部分矿物质和维生素、多种植物化学物和生物酶的重要来源。目前研究发现,绿色叶菜的摄入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之间关系密切,摄入绿色叶菜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且剂量反应关系显著。水果与蔬菜的营养价值相似,增加水果的摄入量对许多慢性病有一级预防的作用。然而综合目前的研究结果,水果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生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3.畜肉畜肉又称作红肉,是人体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畜肉中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含量较高,大量摄入可提高血清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与多种慢性疾病发生风险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一项对433070名美国、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芬兰的26~75岁人群进行的畜肉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中发现,与不摄入畜肉相比,每天摄入150g畜肉的人群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对危险度RR=1.64)。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4.酸奶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健康功效,还具备一些独特的优点,如改善乳糖不耐症、便秘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等。近些年有研究指出,酸奶对一些慢性病如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每天摄入200g酸奶,其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可降低22%。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5.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指在饮料中人工添加糖(包括单糖和双糖,但不包括多糖),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0.5%的饮料,如果汁饮料、运动饮料、碳酸饮料等。最新的研究显示,与每月饮用少于1次或不饮用者相比,每天饮用1~2次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RR=1.26)。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6.茶茶叶富含儿茶素、茶多酚等植物化学物,具有抗癌、抗诱变剂和抗氧化的生物活性作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2013年分别纳入22项RCT和17项RCT研究的2篇荟萃分析一致认为,饮茶有利于2型糖尿病风险人群的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此外,1项纳入了27779欧洲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也发现,每天饮茶≥16g相对于不饮茶者可以降低16%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7.咖啡咖啡是世界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除含有少量的脂肪、蛋白质、糖、矿物质、粗纤维,还含有咖啡因、绿原酸、单宁等成分。咖啡因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保持头脑清醒,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病毒等生物特性,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研究显示,与不饮用咖啡者相比,每日饮用咖啡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的风险降低,并且咖啡的这种保护作用无地区、性别和种族差异。第二节营养与糖尿病二、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8.素食饮食素食饮食是一种不包含动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与含动物性食物的杂食饮食相比,素食饮食中胆固醇、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以及钠的含量较低,而植物化学物、抗氧化剂以及膳食纤维的含量丰富。素食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呈显著负相关。素食饮食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调节血糖代谢,进而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
本文标题:第七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1-2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545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