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战略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战略沈荣华胡锦涛总书记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纵观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现代科技激烈竞争,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战略资源的人才因素,更广泛地表现在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必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人才需求特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看,中国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征:1.结构多样性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国正在同时致力于完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任务。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对于创新人才的结构需求具有多样性。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方面的人才,即掌握各种现代科技基础和源头方面的人才;而且需要大量集成创新方面的人才,即把很多技术创新集成在一起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人才。上海一家由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经过几年努力,不仅掌握了2.5G芯片的核心技术,而且攻下了三代的芯片,如果进一步产业化,将对我国在手机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直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在同时完成工业化和赶上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这一国情,也决定了中国对于人才结构的多样性,我们不仅需要适合于现代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即掌握各种现代科技的专门人才;而且仍然需要大量适合于工业化的人才,即加工制造业中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看,我们还需要以上两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即懂得如何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包括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等各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2.素质的创新性目前,我们科技人才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5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但是,我国创新人才的素质不高,特别高层次创新人才十分短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据2005中国人才报告,中国人才综合指数为0.35,在美国等48个国家中列第37位。比较之下,中国人才综合指数居于中后位置。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以使我国在发展知识经济中赶上发达国家。我们必须看到,进入新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它呈现出三大趋势:知识爆炸现象加剧,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科学综合化、一体化趋势加强。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人才也处于快速的新陈代谢之中。如果不能与时惧进,不学习进取,任何一方面的人才都可能很快被淘汰。也就是说,人才必须自身具有不断创新的特征,而不只是对己有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在这里,知识经济中的创新与工业经济形成了显著的差异。工业经济中的创新是指企业家把一种新技术变为产品的市场开发能力,而在知识经济中,创新本身就是不断进行新产品和产业的研究开发,这也就要求人才具有懂科技与市场的双重素质。3.思维的战略性在新世纪新阶段,相对落后的中国要迈向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决定了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智慧。从大的方面看,我国的“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通过战略研究,明确了未来5年、15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战略智慧。从小的方面看,不论是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还是某一产业的长期发展,也都需要有经济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进行战略规划。具有经济战略眼光的技术专家和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经济专家对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正处于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的转变,我们的人才要能把握住这一发展特征,依照这条能迅速增强国力的新的发展道路进行战略探索与技术创新。4.管理的开放性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其中包括人才的流动。在目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上,人才可能出现两种流失。一种是基础人才向外流失(如优秀大学生出国留学);一种是专业性的人才国内流失(如优秀人才被外企聘用),这更增大了国有企业的人才短缺和竞争压力。建设创新国家,中国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开放性地规划国家人才战略,突破当前阶段人才短缺的巨大困难。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效力,以开放的政策集聚外籍人才,等等,都是开放性人才战略的内容。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战略当今世界,人才日益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模直接反映出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大小强弱。为了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地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世界都在实施人才战略。美国联邦政府专门制定了《2002联邦人力资本战略》,首次提出要实施“人才战略”;日本制定了《21世纪日本人战略》,提出要培养适应全球竞争需要的人才;韩国则制定了《人力资源、知识、新起飞: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提出到2005年使韩国的人才竞争力跻身世界前10名;欧盟、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千方百计加强人才培养。根据世界人才战略发展趋势,这里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八大人才战略。(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点,人才资源开发要大力推进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据专家研究,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曾经有过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物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一种是以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两种战略的实施结果(1960年至1978年),以物力资本优先积累的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的平均增长为3.86%,而以人力资本积累优先的国家和地区则为4.86%。我国从上一个世纪80年代以来,都是实行以物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教育投资的20倍以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这一状况有所改变,已经开始向以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变。我国率先实行人力资本积累优先战略,主要寄于三个方面新的变量。一是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国家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又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国要从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快速增长转向从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快速、稳步、可持续地增长。由于我国历来是国家人力资源积累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具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潜在优势。因此,在新世纪中,我国迅速转向以人力资本优先积累发展经济的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新世纪初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处在“工业化向知识经济跨越”这样一个阶段,人均GDP要向3000美元迈进,随着我国土地、劳动力等商务成本的不断提升,难以继续依托投资和有形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唯有进入一个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的增长周期,大力增强科技创新力,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推动我国新一轮发展。因此,加速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已经迫在眉睫。三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随着中国的入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的人才竞争越演越烈。改革开发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连续10多年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基数增大,要在新世纪里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率,靠大规模增加投资已不太可能,而是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我国人才优势,充分调动蕴藏的人力资本存量,替代上世纪固定资本的功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作贡献。因此,我国应提出实行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投入的观念,逐步提高发展性投入中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按照高于GDP增长幅度的原则逐年提高用于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的投入。2010年,国家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特别是各类企业,要把人才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做到舍得投资,舍得开发,舍得培养,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人才资源开发要大力推进人才高地战略,使中国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优秀人才的集散中心在世纪之交,曾庆红副主席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构建中国人才资源高地的命题。这一战略构想,实际已经蕴涵着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方向,就是要大力推进我国的人才高地建设,使中国真正成为国际、国内人才集聚和辐射的中心。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结合上海10多年来人才高地建设的实际,这里提出要站在人才国际化的平台上,加快建设我国人才高地的战略设想。建议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通过实行三个五年人才高地建设的滚动计划,到2020年左右,把我国建成人才高地和国际国内人才集散中心。第一个五年(2006—2010年):为中国人才高地打造基础。在这一阶段,要抓住我国入世的机遇,进一步推进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才开发机制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开发配置人才。第二个五年(2011—2015年):形成中国人才高地框架。在这一阶段,我国将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全力推进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和人才活动空间国际化,使我国人才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第三个五年(2016—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人才高地。在这一阶段,基本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和配置我国人才资源,做到“四个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市场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法制化。初步成为国际、国内优秀人才集散中心。(三)根据世界新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人才资源开发要大力推进能力建设战略,培养一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提高对人才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里首先分析一下,在新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第一,高智力成本比重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再主要是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知识、人才、信息、品牌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人才和创新技术已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科研开发的投资比重增加。目前发达国家R&D费用占GDP比重大约在2—3%之间。国外企业的R&D费用一般都占其年销售收入5—10%,世界500强企业普遍达到10%以上。第三,企业教育培训投资增长。跨国大公司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公司大学。美国企业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支出从1983年的396.66亿美元,提高到1995年的6000亿美元,增长了14倍。第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经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20%,上升到80—90年代的60%—80%,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第五,智力资源成为企业利润的本源。在现代企业的增值活动中,智力资源的作用日益显著,并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利润的主要本源。在当今全球500强企业中,最有价值的公司是那些资产规模相对较低的知识型企业。如微软帐面不到通用汽车的三分之一,股票市值却是通用汽车的10倍以上。第六,智力因素主导利润分配。1995年美国企业收入高达64%的比例落入知识拥有者之手。全球500强新型企业中,目前投资人所占的利益大都在30%左右,70%被发明人和知识拥有人占有。这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表明,面对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实施中国人才能力建设战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整体要求,当前,中国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两个层面工作:第一,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我国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总量的5%左右,必须加大开发力度。领军人才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中的顶尖人才。要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企业等领域,抓紧启动各类领军人才开发工程,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科学家、大教育家、大文学家、大企业家等。第二,特别要重视高技能人才开发,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面对我国当前高技能人才危机的形势,抓紧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已是当务之
本文标题: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5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