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加强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加强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李元平•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涵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主要考察活动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有效率则是重点考虑活动结果与活动投入的比例关系;而有效益则是有效性最高体现,是在保证效果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概括地说有效教学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整个课堂体现了有效、高质、创新特点。•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从教与学自身的属性揭示教学内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开展的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学习科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高质量完成文化知识传承和基本技能训练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地理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实施新课改应让课堂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我们深入到地理教学课堂,就会发现,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俯拾即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然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教学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因一味追求教学的的动态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处理和开展所谓的“研究性学习”而影响了新课改有效实施的现象大量存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仍然是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有效备课1、有效备课要明晰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备课时许多教师会不假思索地照着教学参考书将教学目标抄下来,没有思考目标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精确描述教学目标是有效备课的开端。把握教学目标应将中学阶段地理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备课才能有的放失。低年段备课时可以“高瞻远瞩”,也就是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将来的学习作好铺设;中段要“瞻前顾后”,注意前后学习阶段的衔接,高年段备课要能“居高临下”。2、有效备课要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传统备课中的“备学生”一般只是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定教师能讲什么知识。而有效备课更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让学生通过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能够激发并维持下去。3、有效备课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传统备课中的“备教材”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教材的重难点等,而有效备课更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二、有效讲授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起到点拔、引领、启发和强化的作用。•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技巧之一是要创设情境。2、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有效教学提倡的是在与课程内容的难度、学生的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保持一种顺利的、相对快捷的教学节奏。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者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也要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过长时间的停留,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是一些学生身上。3、有效讲授要自始至终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目前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还需要有效地提问,使教学保持互动的对话的状态。三、有效提问1、有效提问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效提问意味着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新课程大力提倡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却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或者提一些进于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从教材中去找寻答案。这种提问只是在形式上活跃了教学气氛,其实并没有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所以问题的设置应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2、有效提问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上课面对的不仅仅是部分学生,而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因此提问也要心中有全班,使提问对所有学生产生影响,都能认真思考,都能有所收获。•在上课时尽量避免使用两种提问方式第一种是集体的应答式这种提问表面看来好象学生的学习气氛很浓,知识理解得很透彻,其实在这响亮的“是”或“不是”的应答声中掩盖了那些还没学懂或还只是一知半解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且这类提问缺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很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即便有这种提问,也应追加一问“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第二种是先点名再提问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把问题集中到某一些学生身上,结果把另外一些学生排除在外,因此,提问时,每提一个问题,先不急于叫学生回答,待全体学生思考几秒钟后,如难一些的问题,允许同桌之间讨论一下,再叫某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前还要叮嘱其余学生听回答准确与否,准备对他评价或补充,而且把回答的机会尽可能多的分散给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于表达或不勤于思考的学生。3、有效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一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过提问教学,可使每个知识点都通过学生亲身观察分析思考得来,使学生能产生一种成就感,使学习过程充满兴趣、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为学生探究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有效教学直接考量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施有效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不仅要有效地备课,有效地讲授,有效地提问,还要有效地布置作业,有效地辅导,有效地展开师生交往等等,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路途上,教师要不断探索。四、有效互动课堂呼唤高超的提问•地理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高超的提问是指那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地理学习过程的指令。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已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有效提问。(一)有效的教师提问•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有些问题是老师随意性的问,学生机械性的答,没有多少思考价值,只是表面上热闹,因为问题简单而直观,没有师生间思维的碰撞。甚至有时,教师无意识地提问模棱两可、复杂、可做双重理解的问题,导致学生很难抓住问题大意,无从回答。•提问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1、根据地理事物的发展条件和过程进行提问。•任何地理事物都具有客观发展变化的条件和规律,首先要挖掘它的发展变化的条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并明确这些条件。例如讲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先让学生思考:①影响我国的降水多少的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②我国哪个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③什么是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在哪里?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明确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其原因。•也就是要求学生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理、规律、特征。如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从东向西的过渡及其原因。其实就是由于受到降水的影响。2、根据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提问。•各个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条件彼此都有着内在联系。如聚落的形成与诸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关系密切。例如让学生分析:上海为什么会发展为特大城市?克拉玛依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因此通过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提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3、利用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面进行提问。•如果在提问中抓住地理事物的对立面,往往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面的地理知识。例如,讲地球公转带来四季变化时,提问“假设地球直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夹角),地球上会有四季变化吗?”讲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时,可提出:①“假如阿尔卑斯是南北走向并在西部沿海,结果会怎样?”4、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进行提问。•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这也是学生最关心、最有兴趣的内容。这样提问,现实性强,往往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5、利用诗词歌赋、谚语民谣进行提问。•用诗词歌赋、谚语民谣来穿插提问,能使学生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唤起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求知的激情,很快能在大脑形成兴奋中心,使人思维敏捷,浮想联翩,产生创造性思维。同时能令学生感到,学地理原来也可以如此诗情画意。•例如,讲我国气温的特征时,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到过广州吗?1956年12月,陈毅副总理从北京到广州,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朝辞京华雪满天,夕过黄河冰塞川,仲冬汉口看菊展,长沙红叶缀满山。’在广州是这样写的:‘灼灼红花排满径,游踪疑在三月三。’这首诗能反映我国气温是怎样的特征?”。这引用不多的诗句,能起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作用。学生很快地回答我国气温从南到北气温逐渐降低,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征。再比如引用新疆的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它说明新疆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特征,能起到很好的效果。6、利用事例、故事、典故进行提问。•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故事、典故都颇感兴趣,巧妙地用在问题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积极思考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日期变更线”时,提出这样的故事:麦哲伦所率领的探险队于1522年向西环球航行成功,他们不仅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而且惊奇地发现,他们明明从出发那一天起,每天都紧挨着记了日记,但记的日记却少了一天。根据西班牙人的记录,从麦哲伦的船队出发那一天算起,到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维尔一共有1082天,可是船队的记录却只有1081天。“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里出现了一天之差?”问题刚提出,学生饶有兴趣思考,并最终得出结论。7、根据学生认知结构进行提问。•同样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来调节其回答范围的大小,根据提问回答所要求的思维域限可以将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回答情况灵活调节问题的范围,使之适合学生智力与能力,增进学生对提问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一般说来,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教师应使用窄问题,随着知识的增长或在需要解决过于容易的问题时,教师可采用范围较大的宽问题。•当然,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问要难易适度,因人而异;语言要准确、具体、合理;形式要多样化。(二)有效的学生提问•由于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及时完成任务教学任务,常采用讲授方
本文标题:加强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66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