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单元开放与革新的时代命题点一秦朝和隋朝的比较1.秦朝和隋朝的不同2.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而完成大一统,秦朝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隋朝结束西晋以后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2)都创立了新的制度并为后世继承,秦朝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都开凿了运河,秦修灵渠,隋开凿大运河。(4)都因暴政而亡。(5)都是历史上的短命王朝。(6)都对后世影响深远。❶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都二世而亡。某校七年级(1)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骚扰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命题点二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1.原因(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强大吸引力。(2)唐朝统治者鼓励和支持与各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的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2.特点(1)交往范围广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中,与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2)交通发达。既有陆路交通,又有海路交通,形成了几个交通中心。(3)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既传播唐朝的文化,又学习世界其他地区的不同文化。3.启示(1)唐朝对外关系之盛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3)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❷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题组一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史料一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考、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史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常考角度】科举制的创立、影响。【考点链接】古代的政治制度、八股取士、清朝晚期的教育变革。【知识运用】(1)“隋唐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据史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答案】隋炀帝。政府主导;自由报考。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史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皇帝。维护封建统治。题组二开放与革新的唐朝盛世史料一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史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忆昔》史料三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常考角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出现的原因。【考点链接】古代著名帝王的统治措施。【常考角度】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表现、出现的原因。【考点链接】古代著名帝王的统治措施。【知识运用】(1)史料一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答案】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意在告诫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人民,以维护自己的统治。(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史料三的数据印证了史料二中哪一句诗描述的情况?【答案】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允实),政局稳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史料三印证了“小邑犹藏万家室”。(3)史料三中,639—754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答案】连续增长(上升)。唐朝前期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采取措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本文标题: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开放与革新的时代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66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