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六单元头针、耳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1页第二十六单元头针、耳针细目一头针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分为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1.额中线【部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2.额旁1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3.额旁2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等。4.额旁3线【部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2页【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5.顶中线【部位】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6.顶颞前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颞部胆经悬厘的连线。【主治】全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7.顶颞后斜线【部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至颞部胆经曲鬓穴的连线。【主治】全线分5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3页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8.顶旁1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9.顶旁2线【部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10.颞前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口腔疾病。11.颞后线【部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的连线。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4页【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12.枕上正中线【部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的连线。【主治】眼病、足癣等。13.枕上旁线【部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14.枕下旁线【部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细目二耳针耳针,是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郭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法。其治疗范围较广,操作方便,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耳郭上有91个穴位(内容略,建议若时间充裕可自学)临床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一)选穴原则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5页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3.按经络辨证选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5.按临床经验选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二)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郭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2.对扭伤和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应嘱其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4.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行强刺激法。5.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本文标题: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六单元头针、耳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79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