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习目标1.掌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2.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知识梳理618长安贞观隋朝速亡纳谏三省六部制进士科知识梳理唐高宗唯一殿试开元盛世前鼎盛同步训练夯实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仁政爱民B.“有教无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2.唐太宗“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暴政而亡AD同步训练3.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俭,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4.唐太宗患有气喘病,且其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这说明唐太宗()A.不听取意见B.戒奢从俭C.减省刑罚D.骄奢淫逸AB同步训练5.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A.监察百官B.起草政令C.审核政令D.执行政令B同步训练6.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昭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然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A.替皇帝起草诏令B.负责诏令的执行C.审核诏令内容D.负责监察百官7.《贞观政要》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A.稳定社会秩序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的利益C.忧怜百姓D.完善各项政策CB同步训练8.《资治通鉴》评价此人:“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该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重视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D同步训练10.“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这首诗称颂的是()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康乾盛世”D.“开元盛世”11.“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DC同步训练12.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C同步训练13.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A.北魏改革,民族交融B.定都建康,开发江南C.开通运河,创立科举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D同步训练14.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阶段特征。下列最能体现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C同步训练1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B同步训练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经常以隋朝速亡为诫,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到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材料二能力提升同步训练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政治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哪些贤臣的辅佐?(至少写出两位)“贞观之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等。同步训练(2)材料二所示人物是谁?在她的统治期间,她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巩固统治和推动社会进步?(3)材料三中的诗歌是对唐朝哪个繁荣盛世局面的描述?武则天。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开元盛世”。同步训练(4)材料二所示人物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两治世局面中间起到什么作用?(5)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三位唐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上有何共同之处?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她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注重选拔人才;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重视经济发展;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社会发展需要人才;我国要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培养;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同步训练17.大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唐朝藩国国名,约在今越南南部)蛮国。表疏不顺(向唐朝上疏时言语有冒犯),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指战争)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但(讨伐林邑)经历(沿途经历)山险,土多瘴疠,若我兵士疾役,虽克剪(消灭或战胜)此蛮(对林邑国的蔑称),亦何所补(益处)?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唐]吴兢《贞观政要》同步训练材料二……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今省徭赋,不夺其时。——[唐]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三(唐朝规定)凡丁,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无事则收其庸(纳绢或布代役),每日三尺。——[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同步训练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不讨伐林邑的两点理由。穷兵黩武易亡国;以士兵伤亡为代价,即使赢得战争,也得不偿失;言语之间的冒犯,不必动武。(回答任意两点即可)同步训练(2)请用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说明,贞观年间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民生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不与周边交恶(或睦邻友好);不轻易发动战争;不大兴土木;轻徭薄赋;允许农民交纳实物代替劳役;不夺农时(或保证农民生产劳动的时间)。(回答任意两点即可)同步训练(3)根据材料四,总结唐朝人口发展呈现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此种趋势的原因。(4)以史为鉴,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我国实现富强之路有何借鉴意义?649—741年呈现增长趋势,之后下降。盛世局面使得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及时、正确地调整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言之有理即可)强化训练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指()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2.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A.严惩贪官污吏B.重视农业生产C.善于纳谏D.提倡节俭CB强化训练3.《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D史海拾贝房谋杜断唐太宗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另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不久,许多规章法典都是由他们两人商量制定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是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做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他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两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另一个善于做决断,所以合称为“房谋杜断”,以此来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相辅相成的特点。在当时看来,房、杜两人同心辅政,合作得非常协调,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79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