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1 新人教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发生在今六安市寿县境内东淝河上。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亦败苻坚于淝水。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特别是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一、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更替读《淝水之战形势图》,思考并回答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时间:383年。作战双方:前秦—东晋。结果:前秦失败。特点:以少胜多。[活动探究一]二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有关淝水之战的表格。项目具体内容战役的双方战役的特点战役中的成语故事已学过的此类特点的战役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为什么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前秦方面: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长途跋涉。东晋方面: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以逸待劳。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是由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分别在什么时候建立的时间和统一北方?民族:鲜卑族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统一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人鲜卑人生活的地区北魏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这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措施:(1)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措施:①使用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④与汉族联姻。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迁都洛阳的路线改汉姓穿汉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示意图东汉末年以后,北方少数民族陆续迁到中原地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形成趋势。什么叫民族交融?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活动探究二]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并总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生产生活技术:互相学习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经验社会生活:汉族逐渐接受他们的服装、饮食等。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施行君主专制制度。民族关系: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文化方面: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东晋和前秦之间进行的淝水之战的概况,同时,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及影响也有了认识和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一、淝水之战1.时间:383年2.交战双方:前秦与东晋3.结果: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乱状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2.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3.意义: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1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79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