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8《用奇谋孔明借箭》名师课件 冀教版
1、本文节选自那篇名著?作者是谁?2、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如何?)东汉末年,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都督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嫉妒诸葛亮的才干。因为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想借此机会整治和陷害诸葛亮。故事由此展开。1、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节选自我国最早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2、本文主要叙述诸葛亮利用江面大雾自曹军「借箭」的经过。3、说出本文四位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之性格并指出刻划人物之文句。本文刻划人物入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自负与嫉妒,鲁肃的憨厚……无不性格鲜明。1.快速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天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船(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2、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就本文所述,孔明有哪些神机妙算?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的故事中举了哪三个例子证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周瑜不会对他防备,算出几天之后有大雾,算出曹操在大雾期间不敢迎战,只能根据声音的方向用箭回击。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支箭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小结: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忌害之心,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文章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中体会到的?(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的。)情境采访,深化认识(1)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因为我了解周瑜的为人,知道他对我有忌害之心,面对他的忌害,只能智取。再加上我还准确把握了曹操的心理,同时,我还懂天象、识地理,在心中对这件事有一个完整的谋划和安排,所以才会有如此大的把握立下军令状呀!以记者身份评价:您在借箭后曾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晓阴阳,不知奇门,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广泛地学习,深入地思考,大胆地实践,这也许就是全部的答案吧。采访“周瑜”。都督,您才华横溢,名冠江南,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您有何感叹?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学生小结在错别字下面“_____”线,把正确的字写在()里。1.周喻说:“这是工事,希望先生不要推确。”()2.我得吩附军匠们,造剑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3.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追也来不急了。根据意思写成语:1.形容计谋高明,很有预见性。()2.大声喊叫助威。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只要……就……不仅……还……1.()江上雾很大,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2.曹操()知道自己上了当,()追也来不及了。3.()诸葛亮三天造不好十万枝箭,()会受到周瑜的惩罚。4.周瑜()对诸葛亮的想法一无所知,()以为诸葛亮上了自己的圈套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8《用奇谋孔明借箭》名师课件 冀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2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