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4-关于社区科普需求调研报告论文
关于社区科普需求调研报告北京市丰台区科技馆田凤兰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准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示精神,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的要求,根据丰台区“十一五”规划前期调研和编制工作的总体方案,针对确立的规划目录,区科委编制了《丰台区科技“十一五”规划总体方案》,针对“科普型社区发展方向研究”的课题,科技馆受科委的委托展开了编制前期的研究调查工作,现将丰台区社区科普需求情况的调查报告汇报如下:一、科普型社区创建的必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社会的变化趋向由“单位制”社会变成“社区制”社会,由“单位人”变为“社区人”。由此也就带来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需要由社区来管理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最突出的就是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农村富裕劳动力和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即使是单位的在职职工,也有住地教育和管理的问题。这些人汇聚在社区,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新的课题。新形势下社区的管理和教育问题,显得日渐突出。创建科普型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科普型社区是通过营造整个社区地域内的科普氛围,整合区域内各类社会资源,以充分发挥社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家庭及居民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自觉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建立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新形式,建立科普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实现政府、社会、企事业组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新型社区,加速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创建科普型社区就要了解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只有对社区科普需求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其需求,注重科普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为丰台区城市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二、调查内容:此次调查表中设置了辖区人员组成结构的基本情况、学习科普知识的来源、最喜欢或最关心的科普话题,其中包括健康问题、环保问题,居民喜欢的科普宣传形式、宣传地点、活动时间及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对科普活动室的活动情况、满意程度进行广泛调查。4月14日,科技馆向已创建的4个“科普型社区”和其它街道随机抽取的两个社区发放调查表,每个社区50份,共计300份,由居委会负责下发到个人,要求尽量含盖不同类型的人员,一星期后收回294份。此次调查表的回收率为98%。通过对调查表的分析,使“十一五”规划中关于科普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的工作目标,符合社区发展方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三、结果:需求很丰富,形式要创新1、大部分人员没有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高学历的人有培训计划的所占比例较大,高收入的次之,学历低、经济状况又不好的所占比例最少。2、主要通过新闻媒体获得科普知识。选择学习科普知识来源于电视的人为79.93%,选择报纸的人为67.35%,而选择图书的人仅为40.14%,选择广播的人为38.78%,选择网络的人为17.69%。选网络的年轻人居多。渴望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加强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的科普宣传力度是提高公民科普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3、健康知识最受关注。很多居民通过媒体了解食品与健康、污染与健康、气候与疾病等与健康有关的话题。尤其是社区辖区范围内的环保问题、生活用水污染、噪音治理问题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此次调查的对象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渴望了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等中老年人易发病的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肿瘤、心理、肥胖等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因此定期在社区中开展关于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宣传,不仅会有大批参与者,而且会对居民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4、居民对科普宣传形式要求不高,常规的形式就可以满足其需求,对于把科普知识编成小品、相声、曲艺等符合居民特点的宣传形式将是科普宣传的新形式,应注意在社区中加以提倡,主要是由社区自发开展,由专业人员指导社区创作,然后进行社区间的比赛或展示,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5、固定宣传栏最受欢迎。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最喜欢到固定宣传栏看,其次是参加社区活动,组织到科技馆等地参加活动所占比例最少。一方面,宣传栏的内容在一定时期内不变,随时可以阅览,不受时间限制,因此喜欢的人多。另一方面,到科技馆参观受到距离的限制,近的社区来科技馆参观方便,远的社区就涉及找车,组织人员等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一方面要协助社区把宣传栏充分利用起来,加大对科普宣传栏的管理力度,使各社区的科普宣传栏内容达到每半年更换一次。另一方面将科普宣传单位的科普活动移到社区进行开展,把社区作为活动的中心和重要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向居民渗透科普知识。6、科普活动时间有要求。居民普遍认为在社区开展活动较为合适的时间为每月一次,早9:00——11:00,原因是上午时间较为充裕,下午居民要午睡,晚上看电视。对于退休人员什么时间都可以,但对于在职人员平时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很少,只有节假日能够参加社区内的活动,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时要注意针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的宣传时间。7、从调查结果看,居民对社区的科普工作还是满意的。选择满意的人为44.9%,选择非常满意的人为15.31%,选择不满意的人只有3.74%的人。其中有59.86%的人愿意参加社区科普活动,从来不参加活动的人只有5.1%,可见,在社区活动中,选择宣传主题和形式成为社区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科普宣传单位必须掌握的技巧。居民希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举办科普知识图片展览、科技小制作比赛、建立科普图书阅览室、介绍公共安全知识、科学的健身方法及生活科普常识、青春期教育问题、环保知识等内容。可见社区居民已经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科普,已开始向主动需求科普转变,他们对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需要,因此,如果选择居民喜欢的科普活动,有针对性地供给,不仅易于被居民接受,而且还会提高科普宣传效果。科普活动室开展活动,向居民收取成本费,大多数居民认为是合理的,有少一部分人认为不合理,因此,要收费必须向居民讲清楚收费的原因和去向,增加透明度,使居民能够心甘情愿地参加活动。8、科普活动需要创新。原计划对“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设备配备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以此在总结去年创建的基础上,引导和带动其它社区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但是大多数居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了其它内容,为此,我们通过到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实地走访,了解到科普图书、光盘、迷你机床、陶艺、编织项目最受居民欢迎。因此,在今后创建科普型社区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形式多样、注重时效,增加居民的参与互动内容,贴近居民生活,使科普活动成为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四、问题:管理有欠缺,推广有困难近几年,丰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社区科普教育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尤其是基层科协的建立,形成了科普宣传的组织网络,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居民对社区的科普活动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缺乏管理办法和必要的考察评估机制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已经开展3年了,今年又要创建三家,以后还会陆续创建,但对于创建工作缺乏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办法,对于已经创建的科普型社区又没有任何考评机制,使各社区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活动情况存在很大差异。2、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59.86%的人愿意参加社区科普活动,25.51%的人不经常参加活动,还有5.1%的人从来不参加社区活动,可见,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积极性还不高。3、辖区资源利用率不高虽然辖区各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协助社区开展科普活动,但因为没有硬性指标,有的单位有钱出钱,没钱出力,热心社区建设,而有的单位怕麻烦,敬而远之,对社区建设漠不关心。因此,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资源的利用率也不高。因此,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是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4、社区科普工作缺乏长效机制社区科普教育工作属社会公益性事业,目前社区科普宣传还是依靠政府拿出经费来支持活动,有些全区性的大型活动可以顺利开展,但小规模的活动就缺乏资金的保证,在全区的科普整体规划中,缺乏长效机制,影响和制约了活动的开展。5、社区科普工作者的队伍素质有差距虽然各社区有专兼职的科普工作者,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但是由于他们的能力、水平不一样,在社区活动中起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开展活动的结果也存在很大差距,难以满足推广科普型社区的需求。6、各社区科普活动设施不完备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科普还存在着诸如人力、财力相对短缺,社区科普活动场地少、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科普在社区工作中的顺利开展,也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7、领导重视程度不一样各街道社区领导对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样,重视程度高的社区,开展活动多,重视程度低的社区相对来说就少。五、建议:管理应到位,建设要加强1、制定科普型社区管理办法和考评机制由于以往创建科普型社区都是从申报表中了解情况后,对符合基本条件的饿社区进行考察、认定,但对于其他社区来说,认为透明度不高,他们不了解创建的程序。因此,为了规范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应制定《丰台区创建科普型社区工作管理办法》,做到严格程序、明确工作标准、确定工作内容,形成网络体系、联动机制,使科普型社区的创建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制度更加完备,内容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社区发展方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丰台区已经创建四家科普型社区,开展活动的情况不一样,有的社区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科普活动室的利用率非常高,而有的社区科普活动室的饿利用率非常低。因此,建议制定考评机制,由区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考核,在两年内不能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活动,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社区,将取消创建资格,并收回科普活动室设备。2、建立、健全科普型社区领导责任制对于已创建的科普型社区,由于街道社区重视程度不同,其示范作用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建议要求各街道把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实施“科教兴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明确科普工作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区科普联席会议的作用,在全区上下普遍推行“一把手”工程,即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对科普遇到的关键问题要亲自部署,及时督办,对涉及全区经济发展的科普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强化落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为社区科普工作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科普型社区工作的开展。3、重视加强对社区科普工作者的业务培训目前,各街道都有科协组织,街道科协秘书长大多由宣传部部长兼任,因为不是专业人员,工作又很忙,对科普工作关注较少,只有在科技周、科普之夏这些时间开展活动稍微多些。社区科普工作者的能力、业务水平更是不一样,要求他们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各街道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结合各自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负责人和科普工作者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工作水平,做到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正规划,并列入街道工作日程。建议街道的科普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由政府拨出经费对科普工作者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或组织参观学习,加强他们对科普活动的能力。4、加大对科普宣传经费的投入目前,已经创建的科普型社区科普活动室要收成本费,以收回的钱再购置新的材料,形成较好的循环态势,但是社区之间的活动就需要政府拨付经费,通过社区间的活动,不仅加强经验的交流、学习,而且促进社区发展。因此,为实现丰台区科普工作的目标,政府要加大科普型社区建设和开展大型科普活动的经费投入,尤其是对科普型社区建设要给予长期持续性的支持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科普工作的短期行为,保障科普型社区的良好运行。5、完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各社区都有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街道应采取措施鼓励科普志愿者发挥一技之长的作用,发挥其主体意识,利用志愿者的资源优势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工作服务。如与每位科普志愿者签定服务协议,明确工作内容,定期开展科普活动的同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一方面是扩大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是对志愿行为的鼓励。社区还要不断吸收热爱公益事业的人加入进来,扩大和完善科普志愿者队伍,使科普志愿者队伍能够为社区居民起到带头和推
本文标题:14-关于社区科普需求调研报告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4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