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帛.(bó)驰.之(chí)望其旗靡.(mí)B.曹刿.(ɡuì)登轼.(shì)肉食者鄙.(bì)C.夫.战(fū)追逐.(zhú)又何间.焉(jiān)D.弗.敢(fú)衰.弱(shuāi)下视其辙.(zhé)【解析】A.靡——mǐ;B.鄙——bǐ;C.间——jiàn。D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齐师伐.我()(2)肉食者鄙.()(3)小信未孚.()(4)忠之属.也()(5)公将驰.之()(6)下.视其辙()(7)彼竭我盈.()(8)望其旗靡.()攻打浅陋,目光短浅使信服类驱车追赶向下充满,士气旺盛倒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解析】A、C、D都是代词,B是助词,故选B。B4.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3)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4)大小之狱.狱古义:今义:参与隔开,不连接浅陋,目光短浅卑鄙,道德品质恶劣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诉讼事件监狱5.文学常识填空。《曹刿论战》选自《》,其相传为时期鲁国的史官所作,它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体历史著作。课文所记录的战争又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的战例之一。左传春秋左丘明春秋三传编年长勺之战以少胜多6.整体感知。(1)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鲁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鲁庄公的三次答话,两次否定,一次赞许,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远谋。(3)“肉食者的鄙”的“鄙”表现在哪里?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的特点。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是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7.学习本文后九(3)班开展一次有关“战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兵法大讨论】(1)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近.(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①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②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名言谈感悟】(2)文锦同学搜集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名言。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的感悟。A.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武)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C.正义没有武力是无能;武力没有正义是暴政。(巴斯卡)我的感悟:示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心所向,因此不能炫耀武力,恃强凌弱。【课内精读】(重庆中考)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又何间.焉()(2)小惠未遍.()(3)小大之狱.()(4)故克.之()参与普遍、遍及诉讼事件战胜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权者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枯竭了。10.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D11.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鲁庄公善于听取意见,取得了胜利,赵王不听劝告导致作战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课外拓展】(荆门中考)【甲】《曹刿论战》(略)【乙】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同“埠”,码头。④尉:指县尉,负责维持本县治安。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与之.乘弓手应声刺之.B.远近皆服其.能其.真无马邪C.学而.不思则罔遂曳矛而.斗D.见必与.之决生死轻寡人与.1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人三鼓.(击鼓)B.公将驰.之(奔跑)C.远近皆服.其能(佩服)D.适.值偷在市饮酒(恰好)AB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说明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则表现了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竹。B.乙文“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主人公都善于把握战机,从而一举取得胜利。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主人公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生死吗?D附【乙】译文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佩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强盗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唯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村里,恰逢强盗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拖矛来斗。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对强盗说:“县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生死吗?”强盗说:“好。”弓箭手话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强盗刺杀,大概是乘其分神不备而胜利。曹刿论战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88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