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 50445-200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50445-2008———————————————————————————————————村庄整治技术规范Techniquecodeforvillagerehabilitation2008—03—31发布2008—08—01实施——————————————————————————————————GB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8年8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建标[2007]125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研究和教学单位编制而成。本规范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安全与防灾;4、给水设施;5、垃圾收集与处理;6、粪便处理;7、排水设施;8、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9、公共环境;10、坑塘河道;11、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保护;12、生活用能。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有关单位及时将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便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方明赵辉邵爱云单彦名杜白操马东辉赵志军徐海云潘力军邵辉煌冯駜陈敏杜遂傅晶魏保军郭小东苏经宇崔招女刘学功李艺黄文雄王友斌王俊起白芳徐贺文陈雄志仝德良潘一玲董艳芳冯新刚为提高村庄整治的质量和水平,规范村庄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现有村庄的整治。1.0.3村庄整治应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通过政府帮扶与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整治改造农民昀急需、昀基本的设施和相关项目,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历史风貌和资源。1.0.4村庄整治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期分批进行;并应充分传承当地历史文化传统,防止违背群众意愿,搞突击运动。并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及设施,坚持以现有设施的整治、改造、维护为主,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权益,严禁盲目拆建农民住宅;2各类设施整治应做到安全、经济、方便使用与管理,注重实效,分类指导,不应简单套用城镇模式大兴土木、铺张浪费;3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结合农村人口及村庄发展的长期趋势,科学制定支持村庄整治的县域选点计划;4综合考虑整治项目的急需性、公益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确定整治项目和整治时序,分步实施;5充分利用与村庄整治相适应的成熟技术、工艺和设备,优先采用当地原材料,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节约使用土地;6严格保护村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严禁毁林开山,随意填塘,破坏特色景观与传统风貌,毁坏历史文化遗存。1.0.5村庄整治项目应包括安全与防灾、给水设施、垃圾收集与处理、粪便处理、排水设施、道路桥梁及交通安全设施、公共环境、坑塘河道、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保护、生活用能等。具体整治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经济条件,由村民自主选择确定,涉及生命财产安全与生产生活昀急需的整治项目应优先开展。村庄整治应符合有关规划要求。当村庄规模较大、需整治项目较多、情况较复杂时,应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作为指导。1.0.6村庄整治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的整顿和治理。2.0.2次生灾害secondaryinduceddisasters自然灾害造成工程结构和自然环境破坏而引发的连锁性灾害。常见的有次生火灾、爆炸、洪水、有毒有害物质溢出或泄漏、传染病、地质灾害等。2.0.3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s维持村庄或区域生存的功能系统和对国计民生、村庄防灾有重大影响的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及对抗灾救灾起重要作用的指挥、通信、医疗、消防、物资供应与保障等基础性工程设施系统,也称生命线工程。2.0.4浊度turbidity反映天然水及饮用水物理性状的指标,是悬浮物、胶态物或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的在光线方面的散射或吸收状态,也称浑浊度。2.0.5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biodegradablewaste指可以腐烂的有机垃圾,如食物残渣、树叶、草等植物垃圾等。2.0.6堆肥composting在有氧和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进行的生物分解过程,制作产生肥料。2.0.7粪便无害化处理fecesharmlesstreatment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数量,使病原微生物失去传染性,控制疾病传播的过程。2.0.8卫生厕所sanitarylatrine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不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及时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2.0.9户厕householdlatrine供农村家庭成员便溺用的场所,由厕屋、便器、贮粪池组成。2.0.10水冲式厕所waterclosedlatrine具有给水和完整的排水设施的厕所。2.0.11人工湿地artificialwetland人工筑成的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料层,种植芦苇类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与生长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和水中溶解氧进行充分接触而获得净化。2.0.12生物滤池biologicalfilter污水处理构筑物,内置填料做载体,污水由上往下喷淋过程中与载体上的微生物及自下向上流动的空气充分接触,获得净化。2.0.13稳定塘stabilizationpond污水停留时间长的天然或人工塘。主要依靠微生物好氧和(或)厌氧作用,以多极串连运行,稳定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0.14表面水力负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每平方米表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污水体积数。2.0.15坑塘pit-pond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储水洼地,包括养殖、种植塘及湖泊、河渠形成的支汊水体等。2.0.16滚水坝overflowdam高度较低的溢流水坝,控制坝前较低的水位,也称滚水堰。2.0.17塘堰smallreservoir山丘区的小型蓄水工程,用以拦蓄地面径流,供灌溉及居民生活用水,也称塘坝。2.0.18历史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age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遗址、建(构)筑物、村庄格局。2.0.19历史文化名村historicvillage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2.0.20生物质成型燃料biomassbriquette将农作物秸秆、农林废弃物、能源作物等生物质通过高压在高温或常温下压缩成热值达11932~18840kJ/kg的高密度棒状或颗粒状的燃料。2.0.21太阳房solarhouse依靠建筑物本身构造和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吸收和储存太阳光热量,满足使用需要的房屋。ww
本文标题:GB 50445-200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1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