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对诸葛亮的评价篇一:评价诸葛亮评价诸葛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08160014刘佳敏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诸葛亮: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对诸葛亮的事迹甚为欣赏,曾作过数首诗关于诸葛亮,包括《蜀相》(当中有两首同名蜀相)、《咏怀古迹其四》、《诸葛孔明》、《八阵图》、《古柏行》、《武侯庙》、《诸葛庙》、《阁夜》。当中《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亦成为日后讲述诸葛亮一生的名句。其他诗人亦有作过不少诗词赞赏诸葛亮,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宋朝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诸葛武侯》(两首)、南宋诗人陆游的《游诸葛武侯书台》,唐朝窦常的《谒诸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葛武侯庙》,唐朝章孝标的《诸葛武侯庙》,明朝文学家杨慎的《武侯祠》、近代历史学家郭沫若的《蜀道奇》,还有近代政治家董必武、陆定一等。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诸葛丞相:“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我认为:对诸葛亮的评价应该秉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看待。纵观诸葛亮一生,应该说,他是光辉的,但是人非圣贤,当然,他有很多缺点。首先,他的功绩应该肯定。四川今天北称为:天府之国。究其根源,来自于诸葛亮治蜀之功。大家知道在刘备入主西蜀之前,西蜀乃蛮荒之地。人民蒙昧,野兽出没,生产力极其落后、低下。经过诸葛亮的治理,生产力跃居全国前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空前良好,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境地。蜀地开始成为中国富庶、繁华的地区之一。诸葛亮还发明了很多农耕器具,以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至今蜀地老百姓还怀念诸葛亮的功绩。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有人会说,诸葛亮逆历史潮流,扶持一个没落的汉王朝,是历史退步,是倒行逆施。这对不对呢?值得商榷!在当时哪个历史背景,诸葛亮的选择无可厚非。按一些学者所言,诸葛亮应该帮助曹操完成统一大业,而不是怂恿刘备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三分天下。我觉得不是这么简单。第一,曹操值不值得贤士们帮助统一华夏。我们看看曹操所作所为,尽管算是个英雄,但是残暴不仁,冷酷多变,并不是天下福祉。况且曹操出身宦官,让好多士人看不起,也没有统一华夏的号召力。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多方面的:一是,刘备礼贤下士,诚心招纳贤士。二是,刘备汉室宗亲,有号召力。古人特讲究门第。要说,西汉末年比刘秀出色的人难道没有吗?还不是他是汉室宗亲,有号召力,又有谋略,才有许多贤士去帮他打天下。三是,在刘备处,知识分子完全有了用武之地。刘备放手诸葛亮去干,言听计从。让古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得到实现。拥有一个开明、信任的君主,有一个施展报复的舞台!这是多少代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再者,刘备宽仁,爱民,有作为明主的先决条件。得民心者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是对的。另外,诸葛亮也不是提倡分裂。他在隆中对曾说得很明白:联吴抗曹,以待时机,灭吴统一华夏。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才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势让满腹才华的诸葛亮没办法。况且,我们知道,直到唐以后,士族势力才逐渐消亡。那时,正处反动的士族势力猖狂的时候,诸葛亮尽管雄才伟略,但是挡不住这股逆流。(注:曹操和孙权也曾努力消除士族势力,但是没成功,却成为士族势力的维护者)再者,诸葛亮极大的促进了西蜀的文化。经济建设。使得西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蜀数百年后,人才辈出,文星璀璨,产生了如苏东坡、李白等大文豪。经济上人民富裕,蜀地富庶。诸葛亮还注意搞好民族团结,“七擒孟获,让西南少数民族归化汉文明。起到了融合民族,传播汉文明的作用。对国内,诸葛亮依法治国,奖罚分明,让蜀国成为三国中唯一的“文明之邦”。对外,诸葛亮联合东吴,抗击曹魏,努力实现统一大业。但是,诸葛亮的确有缺点。首先,他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致使“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足可见蜀国人才严重断层,后继无人。再者,他没有制定选贤纳士的好政策。致使好多英雄豪杰游离在政权之外。第三,他自己本来是倡导民主、任人唯贤的。但最终走上了反面,他自己独断专行,不能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如,他多次伐魏,有大臣提出,多年征战,国库空虚,人民得不到休养生息。这是多么远见卓识的建议,但是诸葛亮端出刘备先主,执意伐魏。结果劳民伤财,最终被司马氏所灭。最重要的是,他分不清指责范畴,竟然“亲校薄册”。这种小吏所作之事,一个堂堂丞相作,可见他分不清主次。最后被累死实在是可惜。纵观诸葛亮一生,他神机妙算,英明神武。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蜀汉有大功而无过错。从首战告捷到诸葛亮出使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再到整顿巴蜀内政,从率军南征平定南蛮到六次北伐,体现了他何等地智慧,他的博学是何等的博,他的计谋是何等的灵验。他是多么地神圣和伟大,他的一生是多么的让人感动。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诸葛亮。篇二:伟人对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精辟点评伟人对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精辟点评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个卓有建树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在军事上可圈可点处并不多,远非《三国演义》所渲染的那样用兵如神。《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非常之大,但它是演义,是小说,而非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真正史书是《三国志》。鲁迅先生批《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评语,可谓一针见血。受《三国演义》之深远影响,民间对诸葛亮奉若神灵,认为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并纷纷为其最终的失败找来“不得其时”等等借口。军事造诣颇深的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对诸葛亮的屯田、兵器革新、民族和戎等历史功绩是肯定的,但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态度。这是为什么呢?熟谙历史与军事的毛泽东分析事物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让人无法不佩服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功力,总是能切中要害,入木三分。他曾多次指出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严重过失,认为诸葛亮的最终之败怨不得天时,失败的根源在于其军事战略与实践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的屡屡失误。毛泽东先后指出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三大失误。一是选错将帅1948年5月中旬,西柏坡。一天上午,李银桥正在花山村毛泽东住的房间里收拾,从外边散步回来的毛泽东像个孩子似的蹑手蹑脚地走到李银桥的身后,猛然大喝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突然间,李银桥一个转身动作,双手急出抱住了毛泽东的双臂。毛泽东挣开双臂,笑道,“你这个卫士组长,我没有选错哩!”李银桥说:“主席什么时候选错过人啊。”毛泽东摇摇头说,“我毛泽东一不是释迦牟尼,二不是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也有错用关羽和错用马谡的时候啊!”李银桥不解地问:“诸葛亮怎么错用关羽了?”毛泽东回答:“当初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李银桥点点头:“我只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害得诸葛亮用了空城计。”“这也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呢……”毛泽东回答。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荆州,《三国志》说“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由于诸葛亮用了骄傲且拒不执行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的关羽,才有了后来的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荆州失守,孙刘反目,蜀汉的局势便从此无可逆转。错用关羽守荆州,诸葛亮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对蜀汉是毁灭性的打击。连很少评说历史的小平同志也说“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用错马谡导致街亭之失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正如毛宗岗在评三国时所说的:“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于是南安不得不弃,安定不得不捐,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撒,西城之饷不得不收。遂使向之擒夏侯、斩崔谅、杀杨陵、取上邽、袭冀县、骂王朗、破曹真者,其功都付之乌有。悲夫!”总之,它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整个形势发生逆转,蜀军除了撤退之外,已别无他途。夸夸其谈的马谡失败的原因,毛宗岗对此也有比较恰当的评论:“马谡之所以败者,因熟记兵法之成语于胸中,不过曰?置之死地而后生?耳,不过曰?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耳。孰知坐论则是,起行则非;读书虽多,致用则误,岂不重可叹哉!故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书。”二是不懂关键时刻主帅应亲自临阵调度以策应战事《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记载:“初,越太守马谡,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合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合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毛泽东读此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又在《魏纪四》就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合事,作了眉批:失街亭后,每出,亮必在军。他认为,这是诸葛亮接受了教训,所以街亭之败,诸葛亮也是要负重要责任的。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者要随时把握敌我强弱形势的变化,选择有利的时机,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克敌致胜。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时因刘备去世,魏边关多年无犯,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守备废弛。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诸葛亮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大军直取长安一举平定关中。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攻取,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张合围困马谡之时,诸葛亮当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与张合展开决战,战胜张合。这就是毛泽东评点中所说的“亮宜自临阵”的关键所在。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缉打印下载文档,远离加班熬夜诸葛亮对于自己的失误后来也意识到了。毛泽东又在《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四》就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合事,作了眉批:“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说明自街亭之败,诸葛亮已经吸取了教训。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两处战败,一人之责。一人者谁?亮自身也。诸葛亮初战失利的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的失误,过于强调战争手段,主动进攻,穷兵黩武,缺乏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作用的认识。这一深层的原因不仅决定了诸葛亮初次北伐的失败,也决定了他整个北伐战争的失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明帝青龙二年(公元二三四年),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今陕西省眉县西南),筑防于渭水南原。明帝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葛亮大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多次挑战,诸将欲与亮战,司马懿皆不从,按兵不动,静待其衰。亮无奈派人送给司马懿“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出兵应战。司马懿知亮计已穷,佯装大怒上表朝廷请求决战,朝廷不允,并派骨鲠之臣辛毗杖节监军,不许魏军出战。司马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假藉王命制御诸将是其智略的显现。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因此,毛泽东评点
本文标题:对诸葛亮的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2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