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不良行为:通常是指那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或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不良行为的产生既与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也与行为人的道德水平和不良心理相关。——P50知识窗《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1)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本身具有直接危害,(2)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存在潜在危险。你觉得身边有哪些不良行为的存在?阅读P50指点迷津,思考,你认为哪个方法,或者哪些方法最适合你自己?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不满十四周岁,完全不负刑事/无责任年龄阶段,不追究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只对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已满十六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二、自觉抵制能防范P52.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的“四高一低”的趋势说明什么?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要性)预防违法犯罪的要求(方法)①要求青少年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要求青少年敢于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个决定体现我国依法治国方面的哪些理念?(P52)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立法机关要逐步建立其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③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④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辨析:有人说,成绩好的好学生、好孩子是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孩子也不一定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任何人,不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都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理。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要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知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1.要做到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①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②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④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D2.汪某等四位中学生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看到兴奋之处,大叫大闹;为发泄不满又多次用汽水瓶投掷场上的裁判员。经警察教育后,仍不改正错误,最终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4日。对此你认为()A.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行为上就容易做出违法犯罪的事B.裁判员判罚不公该受惩罚,汪某等人的行为是在伸张正义C.因为汪某等人年龄尚小,故而没有受到刑事处罚D.杜绝不良习气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A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本文标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努力战胜自我 第4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2框 远离违法犯罪课件 陕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95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