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广东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九上 第十七章 富强与创新课件
2019年中考总复习第十七章富强与创新知识网络考纲要求考点解读考点46: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知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考点50: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懂得扶贫攻坚的意义。踏上强国之路1.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经济发展的?(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国力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2)人民生活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国际影响力方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3.改革开放有什么重要作用?(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4.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1)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怎样全面深化改革?(1)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7.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典型例题1.(2018广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A.对外开放是立国之本B.我国已经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D.对外开放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C2.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考察调研时指出,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要坚持并不断完善。这表明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改革开放B.共同富裕C.实事求是D.创新驱动A3.右图漫画《俺说了算》说明改革需要()A.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B.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C.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D.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B4.(2018孝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之间的矛盾。()A.物质文化落后的社会生产B.物质文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C.美好生活落后的社会生产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D5.(2018安徽)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材料体现了()①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④2020年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A考纲要求考点51: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考点33: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考点解读创新驱动发展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4)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5)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3.我国科技发展现状是怎样的?(1)取得的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存在的不足: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6.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1)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2)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4)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7.创新精神有什么表现?(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典型例题1.(2018杭州)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动力之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为此,我们应该()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降低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引进③优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④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衣食住行一“键”牵。这五年,围绕一部小手机,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网上购物、手机支付、微信沟通、订餐订车……随着软件的应用及开发,手机上的运用场景越发丰富。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B.我国是网络技术最发达的国家C.网络世界乐无穷,沉迷手机好心情D.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A3.“天宫”步入太空,“蛟龙”探测深海,“天眼”聆听宇宙……过去5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科技成果“频频刷屏”,在全球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这说明()①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③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④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4.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格力电器公司时强调,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希望所有企业都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由此可见()①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②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③有了创新,企业就能成功④企业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易错点辨析1.我国的改革只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2.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此有观点认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考模拟一、单项选择题1.201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小康,逐步富裕起来。下列对于改革开放认识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②要发展,我们就要学习并全盘吸收外国的发展经验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趋于完善A.①③B.②④C.①③D.①④A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
本文标题:广东省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 九上 第十七章 富强与创新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0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