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模块三中国现代史2018广东目录CONTENTS过基础过中考过重点过基础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5年未考;2018年是“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实施65周年)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工业1957鞍山武汉长江1957工业1956合作社公私合营和平赎买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易混易错1.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是完成了工业化。即“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成就的最大意义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不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材料链接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项目年份和增长率原煤(万吨)钢(万吨)布(亿米)(万吨)1952年664913538.3163921957年1300053550.519505增长率(%)962963219设问:根据材料中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表格中原煤、钢和布的产量变化说明了当时工业发展的什么特点?解析:对比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前后变化和工农业产品产量增长率可知: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实施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考点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年2考)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一1954社会主义人民社会主义人民易混易错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5年未考;2018年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60周年)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浮夸风高速度经济考点“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5年2考)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19661976刘少奇二月逆流江青民主与法制经济材料链接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通过“一化三改”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道路上,不仅出现过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还出现了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二十多年的艰辛探索,为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设问:(1)“一化三改”中“一化”指的是什么?“三改”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2)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的“急躁冒进的错误”是指什么?“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什么?答案:(1)“一化”是指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急躁冒进的错误”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局性的、长时间的社会动乱”是指“文化大革命”。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领域事件时间意义或评价经济方面“一五”计划1953—1957年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生产关系三大改造1953—1956年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成就政治方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贯穿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领域事件时间意义或评价经济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国家和人民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失误政治方面“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图1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常考点:“一五”计划及其特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图2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图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书影常考点:三大改造的内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常考点: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内容。图4常考点:“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危害。【考题链接】图1图2图3图4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图1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图2所示的板书的标题应是__________。3.图3诗歌创作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__________运动中的浮夸风。4.1966年8月5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毛泽东的这篇文章(见图4)。据此判断,那时的中国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过中考•1.(2017,1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题干关键信息“人民来制定宪法”“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可知,该宪法是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即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C。•2.(2016,15)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A.万里长征•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答案: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人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故选C。•3.(2014,16)60年前,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选B。4.(2013,14)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中的票据见证了()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解析答案:从图片关键信息“最高提示”“批斗大会”并联系“文化大革命”中制造的大批冤假错案,可推断该票据见证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故选D。过重点•1.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其中的“中国开始奋起”指的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路•B.《马关条约》的签订使维新人士变法图强•C.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D.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D•2.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B.第一届全国人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五大B3.下图所示为1954年国庆节当天,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兴高采烈地通过天安门的情景。宪法得到人民拥护是由于它()A.反映了人民意志B.颁布于政协会议C.消灭了剥削阶级D.巩固了人民政权A4.下图是小明同学列出的中国现代历史部分线索,在空白方框中填写()A.“大跃进”运动B.开国大典C.三大改造D.改革开放C5.“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与这些事情相关联的事件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C6.“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B.工人生产积极性下降C.人民生活苦难不堪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D7.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之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二材料三我国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材料四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看,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否则将会导致生产经营方式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最终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李淑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启示》•(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2)指出材料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分别处于什么历史时期?图1到图2表明了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举例证明材料四中“不同时期的产权制度都要适应农业生产的实际水平”观点的正确性。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哪些认识与启示?•答案:(1)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颁布社会主义宪法,巩固建设成果,确立社会主义制度。•(2)土地改革时期;三大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土地所有制由农民私有转向国家和集体公有。•(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1982年以后,全国范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举例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也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制定相关政策时,既要学习他国,又要符合本国国情与实际,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谢谢观看Exit
本文标题: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 第2单元 社会主义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0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