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GBZT 297-2017 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90(-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97—2017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GuidelineforOccupationalHealthPromotion2017-09-30发布2018-04-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GBZ/T297—2017I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国家电网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李朝林、杨径、李霜、赵容、宋立崧、李建国、丘创逸、孙成勋、徐金平、何家禧、张键、史晓祎、刘慧田、林铮、朱晓玲、周伟、李红彦。GBZ/T297—20172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展职业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基本内容、步骤与方法、及相关伦理。本标准适用于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T224职业卫生名词术语3术语和定义GBZ/T224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文件。3.1需求评价demandevaluation通过系统收集工作场所各种与健康有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或推测与某种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及性的过程,从而为确定职业健康促进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3.2健康干预healthintervention针对健康问题或健康危险因素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教育活动,目的是促使工作环境、目标人群的行为生活方式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保护员工健康,提高员工健康水平,推动社会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3.3效果评价effectevaluation对职业健康促进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结果进行测量,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判定健康促进项目是否完成了预定目标及完成程度。GBZ/T297—201734目的和基本原则4.1目的指导用人单位创建健康、安全和清洁的工作环境,将健康促进工作融入到管理体系和组织文化中,促进劳动者养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并使职业健康促进的积极影响延伸到社区。4.2基本原则应坚持领导层支持、员工参与、多部门合作、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基本内容5.1建立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5.1.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有害因素(生产性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噪声、振动、高温、高湿、低温、非电离及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白僵蚕孢子、枯草杆菌蛋白酶等)和工效学因素(过度用力、不良体位、重复动作、搬举重物等)。5.1.2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a)消除或替代: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从根本上消除或替代职业病危害因素,实现自动化操作。b)工程控制:采用防尘、防毒、减振降噪、防暑、防寒、防湿、防非电离及电离辐射等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或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c)行政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制度和政策,对员工进行操作规程培训,加强对机器设备和防护设施的维护,建立合理的工作作息制度,实施卫生保健措施,确保良好的管理效果。d)个体防护:当采取上述措施仍未达到控制效果时,为劳动者配备和使用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5.2建立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5.2.1工作场所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安排不当、组织文化不良、管理方式不佳、基本权利得不到落实、轮班工作、缺乏对工作-生活平衡的支持、缺乏处理心理健康、疾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失业等。5.2.2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建立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态度、道德和价值观,减少员工情感和心理压力等,建立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5.3充分利用个人健康资源GBZ/T297—20174企业为员工创造支持性环境(卫生服务、信息、资源、培训机会),使员工改善或保持健康的个人生活方式,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5.4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包括企业将自身所从事的活动、专业知识和其他资源提供给所在地的社区,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影响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6步骤与方法6.1组织动员6.1.1倡导健康促进活动动员企业和员工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了解管理层和员工的价值观,争取企业管理人员、工会领导等的支持。6.1.2做出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做出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承诺,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工作经费、人力资源的需求。6.1.3信息传播将签署承诺的内容传达给所有的员工及其代表,并使相关信息在工作场所内外传播,动员员工积极参与。6.2资源整合6.2.1机构建设用人单位应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健康促进委员会,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并承诺开展职业健康促进工作。成员由用人单位负责人、生产、卫生、安全、环保、质量、人力资源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等人员组成。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的规模、性质设置(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健康促进的规划和实施工作。在小企业,可外请专家或志愿者参与。6.2.2组织资源应通过资源整合,为健康促进委员会提供活动的场所、时间、经费等必需的资源保障。6.2.3组织活动健康促进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部署健康促进工作,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以上职业健康促进活动。GBZ/T297—201756.3需求评价6.3.1用人单位和员工的现状评价现状评价需求根据企业的目前状况、规模的大小和复杂性确定。通常应收集员工的人口信息、疾病损伤数据(包括工作场所有关的伤害和疾病、短期和长期残疾)、人员离职率、投诉,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等问题、生产率数据等基础数据;同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工作压力、非工作相关的压力源和个人的健康行为,以及他们担心的作业环境或在他们的社区内的伤害等问题,见附录A。6.3.2用人单位和员工所需求的未来条件和结果评价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评审,学习良好实践的案例或关于良好实践的建议,了解和评价用人单位和员工关于如何改善其工作环境和健康的想法和观点,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确保为女性和男性提供相同信息的机会,见附录B。6.4需求排序6.4.1工作场所当事人应包括经理、员工和员工代表的观点和需求。6.4.2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6.4.3结合难易程度、风险、科学性、可能性、相对成本等实际问题综合考虑的需求。6.5行动计划6.5.1以优先确定的需求和问题为基础,制定3年~5年职业健康促进活动计划,内容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政策,活动预算,时间表,职责分工和评价方法。6.5.2根据3年~5年职业健康促进活动计划,每年都必须制定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包括所需的预算、设施和资源,项目的内容、项目的产出、项目的推广计划,以及培训和评价计划。6.5.3按年份次序处理优先顺序项目。6.6干预行动6.6.1根据行动计划里所包含的职责和内容,将行动计划付诸实践。6.6.2实施干预的内容包括工程控制、行政管理、正确配备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戒烟活动、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等。6.6.3对员工和管理者实施关于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的资源和相关知识的培训。6.6.4争取相关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外部帮助。6.7综合评价GBZ/T297—20176开展综合评价,可了解项目的开展情况,获得经验和教训并适时地获得反馈。综合评价包括:6.7.1基线数据评价评价:项目开展前收集基线数据,明确工作场所相关信息,进行需求评价。6.7.2过程评价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及时掌握项目的实施情况,包括活动效果、参与者满意度、项目执行质量、需要改善的问题,以及谁是项目的受益者等。过程评价评价应解决以下问题:计划执行情况;干预措施是否覆盖拟定的目标人群;实际接受干预措施的目标人群所占的比例;目标人群接受干预措施的情况;目标人群的满意程度。6.7.3效果评价评价:根据健康促进委员会制定的目标,确立每一项目活动的指标,从而对项目活动的短期或长期效果和预期的目标进行评价评价。项目活动的指标可包含员工的意识、知识、信仰、技能和参与行为、意外损伤比例、吸烟率和企业的环境及政策改变等信息。长期效果评价评价旨在改善员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况,对风险因素、发病率、死亡率、伤残、公平程度和生活质量是否在干预措施推行后有所改变加以评价。长期效果评价评价可以包括员工健康状况和工作场所环境的改善,见附录C。6.7.4综合评价应考虑所有参与者在项目干预行动中的反应因素,每两年一次,见附件D。6.8持续改进通过综合评价,发现未达到计划提出的需求目标的原因,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为今后的项目设计提供重要的信息,也为新的活动计划奠定基础。7健康促进伦理在健康促进活动中,应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用工方式,全员自愿参与原则。注意当事人参与评价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所得资料的保密性。相关工作人员应不受第三方影响,不涉及利益冲突,不隐瞒评价结果。GBZ/T297—20177附录A(资料性附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需求评价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需求评价调查问卷,见图A.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需求评价调查问卷省(市)编码□□□□企业编码□□□□用人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电话:法人代表:填表日期年月日图A.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需求评价调查问卷GBZ/T297—20178图A.1(续)填表说明1.请在填写调查表之前,认真阅读填表说明,明确调查表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2.请用圆珠笔或签字笔认真填写,将选择的答案前的数字填写在问题右侧的方框内。每个方框内只能填写一个数字,字迹要求清晰、准确。3.以下题目中的选择题,请在选项前的数字上打“√”;对于填空题,请将结果写在横线部分,所有涉及到数字的,均填写整数,采用“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进位。注意问卷中的逻辑跳转(黑体字)。4.以下就部分问题涉及到的概念说明如下:第1.2题:所属行业编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编码填至行业代码的小类,为四位数字。第1.3题:企业规模划分依据国家《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大型企业:从业人员数20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及以上。中型企业:从业人员数300-2000人,销售额3000-30000万元,资产总额为4000-40000万元。小型企业:从业人员数300人以下,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第1.4题:企业卫生相关人员按照企业管理人员统计。“流动人员”是指外出就业一个月及其以上,且户口不在当地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第1.5题: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由医疗保险机构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第1.6题:生产工艺是指主要产品制造过程的生产工艺流程,遇到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流程部分请用红色三角形标注;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请用红色笔标注。第2.1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生产性粉尘、有毒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甲醛、苯、甲苯、铅烟、汞、石棉粉尘、矽尘等化学因素,噪声、高温、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炭疽、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生物因素。第2.2题: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卫生室(所)、
本文标题:GBZT 297-2017 职业健康促进技术导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0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