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五四运动(1919年)1.背景。(1)国际背景。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召开巴黎和会,处理战后问题。(2)国内背景。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军阀割据、混战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尤其是学生的思想解放。(3)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2.主要过程。阶段中心主力主要斗争方式(1)第一阶段北京学生罢课、游行示威(2)第二阶段上海工人罢工、罢市、罢课3.结果。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和约签字)。4.意义。(1)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3)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形成“五四精神”。[识记导图]五四运动的“一、二、三、四”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成立条件。(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成立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上海(后转移到嘉兴南湖)。(2)会议内容。①确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②确定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③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初期斗争实践。(1)中国共产党二大:1922年7月召开,制定民主革命纲领。(2)领导工人运动。(3)中国共产党三大:1923年在广州召开,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巩固自查]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的“新”?答案: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的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的革命范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三国民革命(1924—1927年)1.政治基础。以“党内合作”为方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2.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3.革命目标。打倒军阀除列强。4.主要过程。(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2)初期发展:成立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根据地。(3)军事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1927年)①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②成果: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南方工农运动发展。(4)失败: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5.主要意义。(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巩固自查]你能从下面漫画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答案:图示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题,说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大革命取得巨大历史功绩的主要原因。四国共十年对峙1.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1)背景。①1927年以进攻城市的武装起义受挫。主要起义: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②八七会议的召开: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道路开创: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道路实践。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②武装斗争:1930年起,组织反“围剿”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③政权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④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识记导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巩固自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有什么共同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进攻对象都指向蒋介石,这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峙;两次起义都以占领大城市为目标,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盲目照搬俄国式“城市中心”革命道路。[易错修正]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共识。答案: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革命道路抉择上,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农村包围城市”和“城市中心论”的分歧。2.战略转移——红军长征。(1)长征原因:“左”倾军事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概况。①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②空间:南方(中央根据地出发)→西南→西北(吴起镇、会宁会师)。(3)长征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①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②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长征意义。①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出现新局面。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铸就了“长征精神”。[识记导图]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易错修正]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错误。答案: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没有完全清算“左”倾错误,从思想上清算“左”倾错误是在抗战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改订新约运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美国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新约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中国收回部分关税及其他一些主权。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改订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部分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核心一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1:中国历史上不乏爱国主义,从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篇、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郑成功收复台湾、邓世昌壮烈殉国,都洋溢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①。然而,只有五四精神才第一次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启蒙与救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传统的爱国主义具有了现代性的精髓②。这是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独特性所在,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文化觉醒的重要体现③。——摘编自胡伟《从近代史到现代史的转折点》(解放日报2019年5月14日)史料2: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④。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⑤。——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史料3:对外而言,五四运动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国家利权不断丧失的趋势⑥……对内而言,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历程⑦,经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产生了工人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⑧……革命的性质亦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⑨。——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民国的初建(1912-1923)(第6卷)》[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2、3,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研读]史料1研读:第①层信息反映了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但古代爱国主义具有忠君和大汉族主义倾向,明末至清末的爱国主义具有救亡图存的特征。第②层信息反映了五四运动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民主、科学、救亡与图存有机融合,具有现代性特征。第③层信息强调了五四运动促成了文化觉醒。综合各层信息,史料1从爱国主义的传承与发展角度阐述了五四运动的意义。史料2研读:属于论点型史料,重在找论点。第④层信息强调了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的觉醒。第⑤层信息强调了五四运动推动梁启超大中华民族思想的形成。史料3研读:史料3为陈述型史料,重在抓关键词,获取信息。第⑥层信息反映了五四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第⑦⑧层信息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进而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⑨层信息反映了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的多元意义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转折点。(1)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民主革命新的革命力量,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创造了阶级、思想条件。2.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发展。(1)弘扬和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赋予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有机融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现代性。(2)唤醒了民众,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3.中国现代化的新方向。(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走上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这种意识的形成对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核心二国民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史料1: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①。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②,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③,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④。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⑤。——摘编自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史料研读]研读技巧:抓住“与辛亥革命相比”,注意形成比较研读意识。分层研读:第①④层信息体现国民革命以国共合作的方式进行;第②层信息体现国民革命群众基础广;第③层信息体现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新,以新三民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第⑤层信息反映了国民革命追求“自主独立”“现代民族国家”,体现国民革命有反帝要求。史料2: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⑥,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⑦。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⑧。——摘编自《第一次握手》[史料探究]依据史料2,概括国民革命的历史贡献。[史料研读]研读技巧:叙述型和论点型史料结合,注意提取信息和理解隐含信息。分层研读:第⑥层信息强调了国民革命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即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第⑦层信息反映了国民革命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第⑧层信息强调国民革命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综合研读:史料2从民主革命任务达成和进程两个角度阐述了国民革命的影响。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历史意义1.国民革命的特点。(1)革命目标成熟。“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2)群众基础广泛。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3)席卷地区广大。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波及南方大部分地区。(4)指导思想创新。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5)革命军队新型。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6)革命形式多样。军事战争、工农运动等多种革命方式同时进行。(6)革命影响深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2.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