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十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专题综合提升主题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热点链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加快教育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任务的提出彰显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主题串讲]1.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影响。阶段方针政策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改革开放新时期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国民教育体系更为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3.多角度认识高考制度的恢复。(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让一批具备接受大学教育条件的人实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有利于中华民族求知文化传统的传承。(3)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经典例题]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本题1952年高等院校的调整切入,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政策,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1952年底,中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为了培养工业化需要的人才,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建立多科性工业大学,故B项正确;1952年底,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A项错误;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服务于经济建设,C项错误;材料述及的是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天津大学只是案例,D项错误。答案:B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直到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这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经济上对华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掀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而无暇顾及发展科技,从而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但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时,中国正值内战,科技无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改革开放后,中国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积极重视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登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比较相同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常见术语](1)比较甲与乙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2)指出甲与乙在……上的相似之处(或相同点);(3)概括(概述、说明)甲与乙的共同点或相同之处。[解决方法](1)解读题干:①判断试题类型。②明确比较对象。③明确解决思路: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题目已设置了比较角度,按比较角度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相同内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规范整理,或发展完善。第二种类型是题目没有设置比较角度,只是笼统地说概括或指出甲与乙的相同点。(2)解读材料:①标出含有有效信息的语句;②标出比较的角度。(3)整理答案:①按照不同的角度归类;②结合所学,整理答案,规范答案。(4)谋篇布局: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最重要,言简意赅,切忌过度解释)(5)反思提升:比照参考答案,找寻差距,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按照上述方法,写出的答案要比参考答案全面,但是语言组织或许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高考真题,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精炼和精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解题步骤]第一步:解读题干。①判断试题类型:属于比较区别题中的比较相同点试题。②明确比较对象:韩愈、康有为对儒学的认识。③明确解决思路:属于比较相同点的第二种类型的第一种情况,题目没有设置比较角度,只是笼统地说概括或指出甲与乙的相同点;试题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充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即韩愈与康有为对儒学认识上的共同点。④确定答案数量:赋分8分,一般而言,要求作答4点或4点以上内容。第二步:解读材料。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康有为: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的经典是伪造的,影响恶劣;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①主张回归原始儒学经典或回归孔孟儒学;②否定汉代以来儒者的附会、杜撰之说。韩愈: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康有为:主张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孔子是位伟大的改革家,用西学来解释《春秋》。→把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融为一体:唐代面对儒学危机,韩愈提出振兴儒学,为现实服务;晚清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将西学与儒学结合,宣传维新变法以救国。→③主张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④倡导发展、利用儒学为现实服务。第三步:整理答案,谋篇布局。①主张回归原始儒学经典或回归孔孟儒学。②否定汉代以来对儒学的附会、杜撰之说。③主张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④倡导发展、利用儒学为现实服务。[参考答案]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特别提醒]比较相同点类题目没有设置比较角度,只是笼统地说概括或指出甲与乙的相同点,一般情况下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有材料,充分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双方的共同之处;二是试题没有提供材料,或者提供的材料仅仅是引子,从背景、性质、内容、特点、影响等五个方面思考比较双方的共同之处。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专题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