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综合提升主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热点链接]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先秦诸子民生思想中“节用”“扶弱”“公正”“仁爱”等主张与当前国家提倡的扶贫富民、关爱弱势群体、追求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相通性。宋代理学中个人理想,明清之际的学以致用等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主题串讲]1.先秦至西汉初年主流思想的演变。(1)夏商周的主流思想:天命鬼神宗法等级思想。思想主题:①天命鬼神思想:当时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识。②宗法等级思想:以王权思想为核心,是当时人对人与人关系的基本认识。发展阶段:①西周理论化、系统化;②东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冲击着商周主流思想,法家思想借助经济和政治力量转化为秦国的主流思想。(2)秦朝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法家观念政治化、政策化;法家思想传播方式特殊化。(3)汉初黄老道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休养生息政策是黄老学说的治国应用。2.西汉中期至清朝前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1)西汉中期至唐朝:高度重视礼制与教化的儒家思想——经学思想。①汉代:儒学官方化、正统化。汉代儒学高度重视礼制和教化,荀子思想色彩鲜明。汉代儒学重视传经、读经、释经,“五经”是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导。②唐代:儒学受佛道冲击,但地位稳固。针对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韩愈为代表的儒者贬抑荀子、董仲舒,提升孔孟思想的社会地位。(2)宋元至清前期:重视心性探究和内心修炼的儒家思想——理学和心学。①北宋至明朝前期:儒学思辨化、世俗化。理学在北宋时兴起并发展;南宋理宗年间,周张、二程、朱熹从祀孔庙,标志程朱理学取得统治地位,真正为主流思想。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推动理学新发展。②明末清初:儒学异端化与时代化。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倡导“实学”回归先秦儒学经典“六经”,领会民本思想等精华,冲击了程朱理学。3.儒家思想的发展中的变与不变。人物不变(继承)变(发展)孔子仁:①含义:爱人;②方法:忠恕;③要求:德政、修身礼:①含义:周礼:②方法:克己、正名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孟子荀子①仁政、民贵君轻、养气、先义后利②民水君舟、治国以礼教为主①孟子:性善②荀子:性恶(礼法、唯物)董仲舒大一统、仁政、道德修养、三纲五常从民本到君本;从理性到迷信;从人道到天道程朱陆王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提高为天理;深植于内心;推广到民众李黄顾王批天理是理性;存人欲是民本;经世致用是务实平等、民主、个性解放;工商皆本;否定权威,独立思想4.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经典例题](2017·江苏卷)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本题以孔子和朱熹的“克己”解释切入,考查儒学的发展,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孔子的“克己复礼”是克制念头,要自省,朱熹的解释是克制私欲,两者有相同之处,但不完全一致。故C项错误,D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朱熹强调将天理置于人性之上,要战胜、克制个人欲望,A、B两项错误。答案:D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比较项中国的“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探讨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传统主流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诸侯国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欢迎,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压制后,人文主义复兴论证他人观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常见术语]评(评析)……观点。[解决方法](1)提取观点。认真阅读材料,不管材料提供了几个观点,只需提取一个观点即可。提炼哪个观点呢?以容易找到史实论据为出发点。(2)表明态度。对于提炼的材料观点,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是认为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等。那么,态度的出发点是什么?以容易找到史实论据为出发点。(3)具体论证。要求做到史论结合,就是利用史实简单论证观点,切忌没有史实依据的空发议论;切忌论证长篇大论,重史实,轻论证。一般来说采用两到三条史实做论据论证即可,每条史实论证文字量以两到三行为限。论证完毕后,可简单总结一下,前后呼应,使作答更加规范,使答案显得更加丰满充实。(4)答案布局: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特别强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题步骤]第一步:审读设问,判断题型:依据问题设计用语“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可知,本题属于论证他人观点类开放性试题。第二步:阅读材料,提炼观点:第一段材料认为西方(欧洲)崛起是自身长期发展的结果,并推动其他地区文明的进步;第二段材料认为西方(欧洲)崛起主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自身的发展。综合上述可知,材料中对西方崛起的原因有内因论和外因论两种观点。第三步:选择观点,具体论证。选择观点一(内因论):西欧崛起主要是自身因素长期积累促成的。依托第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欧洲的政治(古希腊古罗马到近代的民主与法制)、经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方面对在欧洲崛起中的贡献,进行论证。选择观点二(外因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依托第一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其他地区的文明与欧洲崛起的关系,如,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从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影响,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区在近代欧洲崛起中的作用,进行论证。选择观点三(内外因共同作用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发展,同时受惠于其他地区文明贡献。综合两段材料述及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论证。第四步:整理答案,规范布局:①选取一种观点;②结合两到三个史实进行阐释论证所选择的观点;③总结提升,呼应选取的观点。[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西欧崛起主要是由自身因素决定的。我赞成该观点。论证:①政治上,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奠定了基础。②经济上,西欧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源地,新航路和两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西欧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的控制,促成了西欧文明的扩散。③思想文化上,古代哲学源于希腊,近现代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源于西欧,对促进亚非拉文明进步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总之,西欧崛起主要源于内因,其他文明成就主要归功于西欧崛起的文明成就。示例二:观点:我认为西欧崛起因素除了内因以外,世界文明成就应归功于世界各文明的交融。论证:①历史上曾出现许多文明中心,如中国古代文明、印度文明等,它们都是各地区先进文明。西欧崛起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例如:中国文明的四大发明的影响,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造纸术等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迈进起到重要作用。②西欧崛起自身因素发挥重要作用:如经济上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的商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政治上奠定近现代民主政治的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制,文化思想上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国际关系中殖民扩张等均源于西欧,无疑对推动西欧崛起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其他地区文明带去了先进的因素。总之,第一种观点不足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示例三: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论据及说明如下: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