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六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综合提升主题实业梦想——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之路[热点链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本质上就是在寻找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近代的中国工业化思想就是采用机器大工业,以资本主义方式求得国家富强的思想。经过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近代中国在工业化的模式、战略及工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后人继续探讨工业化问题开辟了道路,也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历史借鉴。[主题串讲]1.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861—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2.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与中国人民对外抗争紧密相连。(2)具有与西方明显不同的近代化特点,发展十分缓慢。(3)最初由地主阶级领导,后来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互为因果。(4)中国初期的近代化过程几乎与农村、农民、农业无缘。3.中国近代化的评价。(1)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它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爱国精神,打击了君主专制和迷信,为民主改革和民主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3)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4)由于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不同步,又受到列强的干涉和顽固派的阻挠,也没有或很少顾及农民利益,所以其前进的过程十分艰难和缓慢,即使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许多弊端。例如,洋务运动过程中只重视军事工业,辛亥革命前后只重视轻工业等,使我国近代化从一开始便畸形发展。4.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中国近代化的成功,必须要由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必须要走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2)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经典例题](2019·全国卷Ⅲ)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解析:本题从企业挂名切入,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凸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外国人的名字”代表外国人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往往意味着特权,成为民族工业创立之初的护身符,故B项正确;“民间设厂高潮”在甲午战争后才开始出现,与题干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A项错误;材料述及的是“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没有涉及资本输出(投资),也与对外贸易无关,C、D两项错误。答案:B世界经济形势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①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②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又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2)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经济的困境、改革与世界经济变动的关系。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面对西方大国贸易战(关税战、货币战)对中国的冲击,国民政府开展改订新约运动、金融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大肆掠夺中国经济,沉重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③20世纪30年代,苏联模式形成、罗斯福新政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为国民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统制经济的实行等强化经济管控提供了借鉴。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美国凭借金融和贸易的优势,美货垄断了中国市场,成为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的重要因素。(3)重要认识。①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②世界经济模式可以借鉴。比较区别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常见术语]根据材料X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说明)甲与乙的不同。[解决方法]比较不同点的试题解决思路一般分为三种情况:(1)材料甲乙均涉及,且文字量相当:从涉及甲乙的材料中,分别提取甲乙各自独特之处,类似于概括归纳题。(2)材料只涉及甲乙中的一个:只需从材料里提取涉及的那一个的独特之处,没有涉及的那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物,也可以置之不理。(3)材料甲乙均未涉及,材料仅是摆设:甲乙两个历史事物的比较可以从背景、内容、特点、性质和影响五个方面去考虑,一般而言,答出三个方面即可。(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5分)[解题步骤]第一步:解读题干第(1)问“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即分析甲与乙的差异;材料一中关于比较项目均有涉及。解决思路就是从材料中分别提取两个比较项的有效信息,加工整理,规范书写即可。第(2)问“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以“清代矿业策”为参照物,一方面对比两个材料提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政策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直接从材料里提取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犹如概括归纳题。第二步:解读材料第(1)问①“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控制。②“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19世纪70年代,政府允许开矿。第(2)问①“‘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是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矿产勘查是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条件。②“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矿产普查列入国家发展计划。③“加强对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的普查和勘探工作”→国家重视对特别缺乏的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④材料一、二对比(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控制或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任答一点给2分;只答一个方面,最多给3分;两个方面都包括,各任答一点给5分)(2)特点:①矿产资源勘查是工业化建设重要条件;②矿产普查列入国家发展计划;③国家重视对特别缺乏的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由政府主持进行。(任答两点给5分,只答一点给2分)[参考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六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综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