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新人教版
专题二十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2017·全国卷Ⅱ“欧洲联邦”设想(提出背景、未能实现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2019·全国卷Ⅰ阿拉曼战役(背景、意义)2019·全国卷Ⅱ中国战区的设立(背景、意义)2019·全国卷Ⅲ欧洲第第二次世界大战场的开辟(英国态度、意义)2018·全国卷Ⅰ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变化(认识变化、背景)2018·全国卷Ⅲ英法对德实行经济封锁(措施、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2017·全国卷Ⅰ开罗会议(中美首脑会晤的成就、意义及美国东亚秩序的构想)2017·全国卷Ⅲ日本侵略口号的变化(变化概况、企图目的)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2018·全国卷Ⅱ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中国贡献和主要原因)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命题分析1.依据不拘泥于课标和考纲要求的知识点,紧扣选修3所列考点,同时与必修内容形成互补。2.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考查重点。3.与中国崛起、欧洲一体化、美国战略等热点密切相关。4.侧重考查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重大史实历史背景、原因、意义。备考建议1.把握选修3的主干考点。2.关注与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国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热点问题相关考点。3.通过真题训练,提高材料解读和归纳能力。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2.根本原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3.重要原因。海外殖民争夺的矛盾加剧。(1)法德、英德、俄奥三大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2)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4.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二)过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件)影响爆发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第二阶段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对德宣战,苏俄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1)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2)欧洲的国际统治地位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等国受到重创。(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3.科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4.思想观念。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建立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2)战胜国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2.凡尔赛体系的构建。(1919年)(1)建立:召开巴黎和会,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2)内容: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3)特点:掠夺性;分赃性;脆弱性;不持久性。(4)影响。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②为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创造了条件。③使欧洲和西亚的政治格局重大变化,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3.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922年)(1)建立: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筑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影响。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②改变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格局。a.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b.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c.中国重新回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1)经济: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帝国主义由遏制德国转向扶植德国。(2)政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使德国的国际地位上升。(3)外交:《非战公约》的签订,使20世纪出现了暂时的和平。(二)国际联盟1.成立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计划”里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国联盟约。2.成立。1920年初,国联正式成立。3.主要机构。大会、行政院、秘书处。4.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5.性质。英法控制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6.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联名存实亡。联合国成立后,1946年国联宣告解散。7.活动。(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2)1924年缔结了《日内瓦议定书》。(3)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进行调查,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却要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4)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8.评价。(1)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未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三)《非战公约》1.签订时间。1928年8月。2.创始国及签订。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3.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4.评价。(1)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2)第一次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有一定进步意义。(3)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的历史背景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主要原因。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3.诱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4.加速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英法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1)实行原因。①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③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④希特勒制造了一种反苏反共的假象,迷惑了英、法等国。(2)实质:姑息纵容法西斯扩张。(二)进程1.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3.转折。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4.胜利。1943—1945年,意、德、日先后投降。(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认识1.胜利的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战略指导正确;战争动员有力。2.胜利的历史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2)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3.主要启示。(1)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奋斗,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前进的最伟大动力。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2.表现。项目美国苏联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提出“马歇尔计划”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建华约组织3.特点。(1)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欧洲为重点地区,覆盖整个世界。(3)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4.影响。(1)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二)20世纪80年代的美苏关系1.变化。(1)美国: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政策;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施加压力。(2)苏联: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3)结果:1987年美苏签订“中导条约”及1985—1988年的43个双边协议。2.特点。战略优势转向美方,苏联外交战略逐渐收缩。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启示。(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3)必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的选择。(4)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三)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1.成立。1945年10月正式成立。2.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3.作用。时期国际形势历史作用及评价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美苏成为超级大国,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开始“冷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积极作用:自1948年开始进行维和行动;进行原子能管制和裁军;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消极作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通过出兵朝鲜的决议;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和政治斗争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20世纪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美国对联合国的控制逐步减弱推动非殖民化;展开人道主义援助;解决难民问题;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联合国不再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的讲坛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裁军和防止核扩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协议4.联合国能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因。(1)建立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2)组织方式不同: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3)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一)朝鲜战争1.背景。朝鲜南北对立;美国的霸权政策。2.概况。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军仁川登陆,占领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1年开始停战谈判——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3.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局部战争。(2)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正义、反对强权的精神。(3)战争结束后,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二)越南战争1.背景。(1)法国侵略越南,《日内瓦协议》签订,南北分裂。(2)美国干涉越南内战。2.过程。特种战争(20世纪60年代初)——局部战争(1964年)——转折(1968年)——停战协定(1973年)。3.结果。1973年在巴黎签署停战协定;1975年越南实现了统一。4.影响。(1)迫使美国实行亚洲收缩战略。(2)越南结束了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三)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和平1.中东问题的由来。(1)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中东地区民族分布比较复杂,宗教矛盾复杂。(3)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是阿以冲突存在的关键。2.中东问题复杂性的原因。(1)历史因素:长期的民族矛盾、宗教信仰、领土、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2)现实因素:联大分治决议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国际力量介入,分别支持一方。(3)关键因素:对同一块领土都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战争造成部分领土主权和占有权的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