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知识梳理3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5)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52.过程(1)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2)第一阶段:1914年8月至1916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战争主动权。6(3)第二阶段:1917年4月至1918年11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4)结束: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7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8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构成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的和平并不长久92.《非战公约》1928年8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15国在巴黎签订《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3.国际联盟(1)成立:1919年4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③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10(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11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122.过程战场扩大转折反攻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北非英军与德、意军队展开拉锯战阿拉曼战役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13东欧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太平洋战场日军突袭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瓜岛战役143.影响(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15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16(2)表现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3)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17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1)20世纪70年代①特征:由对峙走向缓和。②表现:尼克松政府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推行多极均势外交。苏联开始推行“缓和”外交。(2)20世纪80年代①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美苏关系再次缓和。②表现:美苏签署了销毁两国中程和短程核导弹条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18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19(2)经过①爆发:1950年6月。②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战争。③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④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02.越南战争(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独立以后开展抗法战争。②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2)经过①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争”。②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21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5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曲折的和平之路①1991年10月,阿以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②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224.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创造了条件。235.海湾战争(1)背景①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石油、领土和债务等方面长期存在尖锐的争端。②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③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并授权多国部队使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24(2)经过①1991年1月,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使伊拉克遭受沉重打击。②1991年2月,多国部队发动“沙漠军刀”的地面攻势,迫使伊拉克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25(3)特点①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②整个战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③电子战、信息战诞生。26六、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1)建立①背景:国际联盟破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呼唤新的国际组织建立。②标志:1945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③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等。④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27(2)活动①在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裁军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②《世界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③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④人道主义援助。⑤维护妇女、儿童权益。282.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依据①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全球化,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②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时代潮流。④维持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9(2)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①战争危险依然存在。②和平力量不断增强。(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①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生产力提高和社会文明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②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建立经济联系,形成利益共享;缩小各国差距,实现平等合作。30典例析经311.(2019·全国Ⅰ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32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3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34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等信息,并结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的情况等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由此可知阿拉曼战役的转折性意义;再根据材料“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分析对英国的意义。35答案:(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362.(2019·全国Ⅱ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37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38解析:第(1)问,由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等信息概括。第(2)问,由材料“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等信息进行说明。39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40深化拓展41一、多角度分析认识历史上的战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42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43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
本文标题: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修模块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