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在平衡中谋求有效的复习策略
——09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备考与建议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改革服务!为每一位考生的高考成功服务!一、熟稔变化,探求有效复习的着力点。二、善于谋划,选好有效复习的突破点。三、讲求策略,落实有效复习的重难点。“平衡中有变化”、“小步跑不停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09版)》《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纲领性文件规定性文件一、熟稔变化,探求有效复习的着力点。(一)关于考纲。1、改动☆《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08年)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09年)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08年)(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09年)(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表达应用、E鉴赏评价(08年非课程实验版)E表达应用、D鉴赏评价(09年课程标准实验版)2、合并(08年)(1)从不同点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究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09年)合为一条:(1)从不同点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新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09安徽《考试说明》这点的表述,以及题型示例要特别关注。该项理解有歧义)(二)关于考试说明与08年安徽《考试说明》相比,09年涉及“阅读文学类文本”部分的变动有:1.试卷结构与占分比例的调整。2.新增指定选修课程内容。3.取消样卷、题型占分比例。4.文学类文本的试题类型为主观题。启示:1.相比较08年,无论是考纲还是考试说明,表述较为规范,指向较为清晰。2.新增指定选修课程内容——阅读文学类文本,占分比例大,理应成为高考后期复习最大的得分增长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3.探究题是亮点,也是难点,需要我们在下一轮备考复习中花大力气研究,力争让复习有效果。二、善于谋划,选好有效复习的突破点。卷别题目作者国别文体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全国卷Ⅱ马缨花季羡林(学者)中国散文浙江卷乌米高尔基俄国小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迟子建(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四川卷我爱水张秀亚(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山东卷歌德之勺张炜(当代作家)中国散文江苏卷侯银匠汪曾祺(当代作家)中国小说广东卷河的第三岸罗萨巴西小说北京卷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学者)中国散文江西卷朦胧的敬慕萧乾(当代作家)中国散文湖南卷谈静朱光潜(学者)中国散文湖北卷雾季羡林(学者)中国散文福建卷吟风张绪佑(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安徽卷我与地坛史铁生(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天津卷敦煌学群(当代作家)中国散文辽宁卷雨韵从维熙(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全国课标卷二十年以后欧·亨利美国小说上海卷灯笼红牛汉(当代作家)中国散文案例一:08年现代文阅读命题材料特点突破点一:从研究考题入手,做复习备考的有心人。我们的做法:(1)留心身边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收集典型的错例,做积累的有心人。(2)有针对性地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体验阅读甘苦,做试题命制的有心人。(2)借助网络,适时了解省内外新课改的各种模拟卷,做借鉴的有心人。突破点二:从各校备考实际入手,科学备考求实效。“四知”:研究自己,做到“知己”。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研究教材,做到“知书”。研究教学,做到“知法”。案例二:(08年江苏卷)◆主要问题是不会分析概括。(12题)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标准答案:①第二段写父女相依为命,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②第二段写侯菊精细能干,为下文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了依据(或作了铺垫)。考生不善于把第二段分解成两个方面,从而不明确有两个要点,不会分角度答题。(14题)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标准答案:可按出嫁前、出嫁时、出嫁后(情节发展)来组织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有心计;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学生失误答案:侯菊顶住了婆家的压力。侯菊剥夺了父亲的财产,她过于世俗、市侩。侯菊改装花轿,说明她爱虚荣,侯菊17岁出嫁,说明她早熟。侯菊把轿子出租,说明侯菊人见人爱,轿子打扮得漂亮,说明侯菊长得漂亮。突破点三:从专题复习入手,将沉闷乏味的“题海热”冷处理一下。◆以考点能力为突破口,设置专题复习。专题一筛选与整合专题二分析与概括专题三鉴赏与评价专题四学会探究◆以文体为突破口,设置专题复习。专题一散文篇专题二:小说篇◆以案例分析为突破口,设置专题复习。如:案例三:高考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例说【考情分析】【试题示例】【题目解析】【方法归纳】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一、看背景思人物。二、观描写重细节。三、读情节理构思。四、获主旨多思考。【提升演练】三、讲求策略,落实有效复习的重难点。(一)关注动态,精选训练蓝本◆从训练题文本挑选的角度说,应坚持三个原则:(1)准确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反复性原则。◆从学法的角度说,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1)基础与能力的关系;(2)教材与模拟题的关系;(3)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二)厘清术语,盘活知识储备精在学必有思,思必有法。一思“缺漏”;二思“规律”;三思“迁移”。1、小说的“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小说的主题(中心思想)3、小说的语言(人物语言、叙述人语言)赏读小说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4、小说中的表达技巧(1)人称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③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表达技巧•(2)叙述方式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进行记叙。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表达技巧(3)描写•人物描写: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表达技巧(4)刻画人物的其他方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5)结构安排:(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了解设题范围小说阅读设题的基本范围有:•感知、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刻画人物的方法;•品析语词或句子含义;•理解作品主题、作者思想情感;•分析作者写作目的;•对作品进行独立思考、个性化解读。1.从内容安排的角度说,抓好以下几个系列。(1)每周阅读(或抽测)训练系列(2)散文、小说整体训练系列(3)散文、小说考点突破训练系列(4)散文、小说培优训练系列(5)月考(模拟考)病因探究系列2.从学法的角度说,主要可考虑用以下方法。(1)披沙拣金法(使用的资料)(2)零整结合法(练习的安排)(3)主动反思法(对原因的查找)(4)枝叶勾连法(对原因的查找)(5)病状归类法(对错误的处理)(6)收缩转移法(对重点的转移)(三)提升能力,做实、做好专题复习。特别提醒:要有选择◆案例四:考点突破系列:小说阅读之鉴赏与评价案例一、考点展示: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二、例题呈现三、考点解读四、归纳答题方法1.展示例题答案2.归纳小结答题步骤以及解题思路(1)明确鉴赏类型(归属于哪一点)及答题角度(审美价值中哪一点)(2)摆明观点(3)结合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等作具体分析(4)针对题干进行A、横向分析:联系社会现实;B、纵向分析:探究原因。五、提升演练(略)六、课堂小结案例五:探究性试题的应对策略1.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1)设题重实际(2)设题有规律(3)设题讲根据(4)思考有层次(5)答案有限制(6)题干表述有区别例如:(2008年江苏卷第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2.“探究性”试题的解题应对策略(1)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试题解读:小说题目为“侯银匠”,所以小说的主人公一定是侯银匠,小说的主旨一定集中在侯银匠身上。虽然文章绝大部分文字在写他的女儿侯菊,这主要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主人公,写侯菊实际上是在写侯银匠。搞清两个人物的关系,作答就很容易了。这需要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学生答案:①因为作者的小说从侯银匠店的花轿导入,所以小说题为“侯银匠”,而侯银匠的家庭条件导致了侯菊不断有媒人提亲,也是侯银匠的花轿见证着侯菊的变化。②文章写侯菊的文字多,实际上是在侧面描写侯银匠晚年生活的凄苦。③侯菊日后的风光离开侯银匠的帮助和培养,前后对比差异越大,就越显得侯银匠的无奈与其生活的乏味,而侯银匠也是社会的牺牲品罢了,这样的安排耐人寻味,引人深思。④此外,候银匠这个人物作为开始、结局的核心,成为了小说的一条线索,更显得文章思路清晰。表述琐碎,探究角度不够明确。实践中可引领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如:①从选材角度来看,女儿出嫁是侯银匠生活中的大事,可以使重点突出。②从人物互补关系来看,写女儿,也是写父亲;明写侯菊,也是暗写侯银匠;正面写侯菊,也是侧面写侯银匠。彼此互补,相得益彰。③从民族心理来看,侯银匠和侯菊如此父女情深,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那种人情美、人性美。一点启示例如:2008年上海卷第12题:文章将曾祖母喻为“灯笼红”,又将她喻为“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5分)(2)要依据文本内容进行探究试题解读:解答这一题,需要我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对“灯笼红”和“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这两个意象分别指什么进行解答。然后找到两者和祖母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有什么关联。参考答案:“灯笼红”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果实的芬芳甜美,“收完了庄稼的一块田地”的意象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二者既是对曾祖母生命价值和特点的恰当形容,也具有内在的关联,并形象地说明了曾祖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试题解读:题干有两个角度要求: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感情。从全文看,作者表现了一种“激越、豪迈”的情感。就整篇文章内容看,由小处写到大处,由景写到远景。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情感表达得也更加丰厚。(3)要按规定的角度进行探究例如:2008年福建卷13题: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8分)参考答案: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闻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淮安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调研考试)题目: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情感的理解。(6
本文标题:在平衡中谋求有效的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1851 .html